翻译: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

题目

翻译: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大禹、商汤归罪自己,他们能够蓬勃兴起。有道德的君王,不忘改正过错,我深表庆贺。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毛泽东对黄炎培老先生讲,中共己找到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的新路,这条新路是()。

A.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B.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C.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D.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答案:C
解析:

第2题:

“君之先臣容焉,臣不足以嗣之”中“容”的意思是()。

A容貌

B面色

C居住

D容纳


C

第3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一12题。(10分)

人非上智,其孰无过。过而能知,可以为明;知而能改,可以跂圣①。小过不改,大恶形焉;小善能迁,大善成焉。

夫人之过无他,惰慢也,嫉妒也,邪僻也。惰慢则骄,孝敬衰焉;嫉妒则刻,灾害兴焉;邪僻则佚,节义颓焉。是数者,皆德之弊而身之殃。或有一焉,必去之如蟊螣,远之如蜂虿②。蜂虿不远则螫身,蟊螣不去则伤稼,己过不改则累德。

若夫以恶小而为之无恤③,则必败;以善小而忽之不为,则必覆。能行小善,大善攸④基;戒于小恶,终无大戾。

(选自《内训·迁善》,有删节)

注:①跂圣:向圣人看齐。②蟊螣、蜂虿:害虫、毒虫。③恤:担心、忧虑。④攸:所。

9.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意思。(2分)

(1)过而能知,可以为明 过:

(2)己过不改则累德 累:


正确答案:
(1)过:有过错(或犯错误)。(2)累:连累,损害。

第4题:

翻译:鲁丹三说中山之君而不受也,因散五十金事其左右。复见,未语,而君与之食。鲁丹出,而不反舍,遂去中山。其御曰:“反见,乃始善我,何故去之?”鲁丹曰:“夫以人言善我,必以人言罪我。”未出境,而公子恶之曰:“为赵来间中山。”君因索而罪之。


正确答案: 鲁丹多次劝说中山国的国君,而中山君不接受,鲁丹于是分送五十金给中山君左右的人。他再拜见中山君时,还没说话,中山君就赐给他酒食。鲁丹出来,不返回住处,就离开了中山国。为他驾车的人问:“一见面,国君就开始欣赏我们,为什么要离开呢?”鲁丹说:“因为别人的话而对我好,也一定会因为别人的话而治我罪。”鲁丹还未走出国境,中山国的公子就中伤他说:“鲁丹是为赵国刺探中山国的情报的。”中山国国君就下令搜捕他,治他的罪。

第5题:

翻译:昔殷之兴也,伊挚在夏;周之兴也,吕牙在殷。故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军之所恃而动也。


正确答案: 从前殷商的兴起,在于重用了在夏朝为臣的伊挚,他熟悉并了解夏朝的情况;周朝的兴起,是由于周武王重用了了解商朝情况的吕牙。所以,明智的国君,贤能的将帅,能用智慧高超的人充当间谍,就一定能建树大功。这是用兵的关键,整个军队都要依靠间谍提供的敌情来决定军事行动。

第6题:

近代民主人士、民主同盟的领导人黄炎培在延安时和毛主席说的“其兴也勃焉,其亡也 忽焉”是出自我国古代哪本古籍?

A*《左传》 B.《周易》 C*《尚书》 D*《史记》


答案:A
解析:
这句话出自《左传》,原文是“禹、汤罪己,其兴也悖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又见于 《新唐书》:“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悖”通“勃”,意思是:禹和汤怪罪自己,他们的兴 盛很迅速,势不可挡,桀和纣怪罪他人,他们的灭亡也很迅速,突如其来。

第7题:

翻译:赵孟曰:“谁当良臣?”对曰:“主是谓矣。主相晋国,于今八年。晋国无乱,诸侯无阙,可谓良矣。和闻之,国之大臣,荣其宠禄,任其大节,有菑祸兴,而无改焉,必受其咎。


正确答案: 赵孟问:“谁称得上是良臣呢?”医和回答说:“说的就是主公您啊!主公辅佐晋国,到现在八年了。晋国国内没有动乱,与诸侯外交也没有失礼的事情,可以称得上是良臣了。我听说:一个国家的大臣,荣享着国君的宠信和俸禄,担负着国家的重任,有灾祸发生了,却不能改变它,一定会受到它的祸害。 

第8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人非上智,其孰无过。过而能知,可以为明;知而能改,可以跂圣①。小过不改,大恶形焉;小善能迁,大善成焉。
夫人之过无他,惰慢也,嫉妒也,邪僻也。惰慢则骄,孝敬衰焉;嫉妒则刻,灾害兴焉;邪僻则佚,节义颓焉。是数者,皆德之弊而身之殃。或有一焉,必去之如蟊媵,远之如蜂虿②。蜂虿不远则螫身,蟊媵不去则伤稼,己过不改则累德。
若夫以恶小而为之无恤③,则必败;以善小而忽之不为,则必覆。能行小善,大善攸④基;戒于小恶,终无大戾。
(选自《内训·迁善》,有删节)
【注】①跛圣:向圣人看齐。②蟊塍、蜂虿:害虫、毒虫。③恤:担心、忧虑。④攸:所。

翻译下面的句子。
或有一焉,必去之如蟊媵,远之如蜂虿。


答案:
解析:
如果有其中的一个方面,就一定像(除掉)蟊媵一样去掉它,像(远离)蜂虿一样远离它。

第9题:

翻译: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左传·隐公元年·郑伯克段于鄢》)


正确答案: 不久之后,太叔命令西边和北边的边邑也同时归他管辖。公子吕说:“一个国家不能容纳两个君王,您打算怎么办?如果您想把国家交给太叔,就请允许我去事奉他;如果不给,就请除掉他,不要使百姓产生二心。”

第10题:

“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这段话出自哪一部著作?其中的什么篇?


正确答案:韩愈《原道》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