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分析《离骚》的比兴手法。

题目

试分析《离骚》的比兴手法。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关于《离骚》的艺术成就叙述正确的有()。

  • A、开创了比兴手法
  • B、主客问答、铺排描写的方法影响了汉赋的形成
  • C、开创了香草美人的托喻手法
  • D、具有幽眇情深的特点

正确答案:A,B,C

第2题:

《短歌行》继承《离骚》的优良传统,使用比兴手法相当成功。如用“山不厌高,水不厌深”,比喻招纳贤才,多多益善。()


正确答案:正确

第3题:

论析《离骚》运用比兴手法的特点。


正确答案:《离骚》是一篇具有深刻现实性的积极浪漫主义作品。诗中大量采用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这突出表现在诗人驰骋想象,糅舍神话传说,历史人物和自然现象编织幻想世界。如诗人写他朝发苍梧,夕至县圃,以望舒,飞廉、鸾皇、凤鸟、飘风、云霓为侍从仪仗,上叩天阍,下求佚女,想象丰富奇特,境界仿佛迷离,场面宏伟壮丽,有力地表现了诗人追求理想的精神。

第4题:

试分析《诗经·关雎》诗中的比兴手法。


正确答案: 比兴手法的运用是《关雎》的主要艺术特色。“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篇开头即以关关鸣叫的雎鸠起兴,象征异性间的爱慕,以表示“君子”对“淑女”的爱恋。这既为诗歌抒写爱情提供了一个清丽秀美的环境,起到供托气氛的作用,同时又表达了诗句隐含的喻义。第二、三章中“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作者皆以采荇菜起兴,“流”、“采”、“芼”几个动词的变换,生动地描绘了采摘荇菜的动作,又话意双关地写出男子求娶女子的热烈而急切的心情。“参差荇菜”的三次复唱,语气回旋跌宕,起到充分抒情表意的艺术效果,加强了诗歌的抒情性和感染力。

第5题:

试分析《离骚》的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主观感情色彩强烈,大量采用历史传说与神话故事,以香草美人作比兴象征,是构成其浪漫风格的三大要素。诗人以佩“江离”、“秋兰”等香草表示博采众长,多方面吸取营养。“恐美人迟暮”表示珍惜年化,要及时建立功业。“以众芳芜秽”表未人才的蜕化变质。

第6题:

《离骚》的比兴手法与《诗经》的比兴有何不同,有什么新的发展?


正确答案:屈原在《离骚》中采用的“美人香草”式的寓意手法已远远超过了《诗经》中的所谓“比兴之义”。《诗经》中的比兴往往只是一首诗中的片断,是一种比较单一的比喻和联想,而屈原的作品却有了极大的变化和发展。首先,它开始把物与我,情与景糅合和交融起来,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以彼物比此物,或触物以起兴,而是把物的某些特质与人的思想感情、人格和理想结合起来,通过联想和想象水乳交溶为一体,寓情于物,见物知人,构成一种象征体,从而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艺术张力。在长诗《离骚》中,诗人抓住香花异草、佳木美林、男女情爱本身所具有的丰富的美学内涵,来美化抒情主体的形象和性格,从而也使全诗的风格更为绚美奇丽,光彩照人了。

第7题:

下列表述不属于《离骚》一诗的是()。

  • A、使用了比兴象征手法
  • B、结构宏伟严密
  • C、创造了新诗体
  • D、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正确答案:D

第8题:

《离骚》的艺术特色有()。

A、比兴手法的广泛运用

B、篇幅宏伟

C、打破了《诗经》四言形式

D、用了大量的方言和口语入诗


标准答案:ABCD

第9题:

分析《摸鱼儿》词的比兴手法。


正确答案: (1)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答:象征南宋的岌岌可危的局势。
(2)春且住,见说到,天涯芳草无归路。答:拟人手法,象征把春天留住。
(3)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答:是作者的自喻,希望留住些春意,也就是抗金的形势不要完全失掉。
(4)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答:陈皇后入冷宫的典故,比喻贤臣遭到冷遇。
(5)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答:比喻小人的下场。
(6)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答:象征南宋岌岌可危的局势。

第10题:

《离骚》一诗中的“香草美人”有什么寓意?《离骚》的比兴手法与《诗经》的比兴有何不同,有什么新的发展?


正确答案: 《离骚》中缤纷的香草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外化,是世界上美好品德的形象化,诗人正是通过他所铸造的这些绝美意象,展示了自己高洁美好的品德。屈原还借男女情爱的心理来表达自己政治生活中的希望与失望、坚贞与被嫉、苦恋与追求。
《诗经》的比兴手法一般是触景生情,是实写;《离骚》的比兴,大多是虚构、想象,是积极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有机组成部分。《诗经》的比兴往往只是一首诗的片断,是一种比较单一的比喻、联想;《离骚》却把物我、情景交融起来,构成一种象征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