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请分别解释句

题目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请分别解释句子中的“几”和“劳”。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几:轻微、婉转;劳:忧愁、忧虑。
(孔子说:“侍奉父母,如果父母有不对的地方,就很委婉地劝诫。自己表达了意见,父母不听从,还是恭恭敬敬,并不违抗,虽然忧虑,但不怨恨。”)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在中国传统职业道德中,敬业的含义包括( )。
(A)执事敬 (B)专心致志,以事其业
(C)敬字工夫,及是圣门第一义 (D)不怠慢,不放荡


答案:A,B,C,D
解析:
敬业指对所做的工作持一种虔诚、恭敬、认真负责的态度。敬业包含了四层含义:1.恪尽职守;2.勤奋努力;3.享受工作;4.精益求精。在中国传统职业道德中,孔子、朱熹等人关于敬业有多种表述。

第2题:

翻译: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


正确答案:孔子说:“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

第3题: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句中加横线词解释正确旳是()

A、盍各言尔志盍:何不

B、盍各言尔志尔:罢了

C、愿无伐善伐:夸耀

D、无施劳施:表白

E、老者安之安:安全


参考答案:ACD

第4题:

下列哪一项体现了孔子的事亲之道?()

  • A、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 B、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 C、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 D、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D

第5题:

下列选项中,哪些是孔子认为的君子应有的特点?()

  • A、惠而不费,劳而不怨
  • B、欲而不贪,泰而不骄
  • C、威而不猛
  • D、ABC都是

正确答案:D

第6题:

从中国传统法文化的角度,解释下面这段文字的真实含义。
“本其事而原其志。志善而违于法者,免;志恶而合于法者,诛。”


答案:
解析:
【详解】
该题考查的是对“春秋决狱”的掌握。所谓“春秋决狱”,是指以《春秋》的“微言大义”作为司法审判的根据,特别是作为决断疑难案件的重要依据。它为汉代统治者所提倡,是汉武帝确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法律儒家化的必然产物。“春秋决狱”的最重要的原则是“论心定罪”,即以犯罪者的主观动机是否符合儒家的“忠”、“孝”精神来定罪,若符合,即使其行为造成社会危害,也可以减免刑罚。相反,犯罪人主观动机严重违反儒家倡导的“忠”、“孝”之精神,即使没有造成严重危害后果的,也要认定为犯罪,并予以严惩。即所谓“志善而违于法者,免;志恶而合于法者,诛”。这一审判原则从道德至上的立场出发,过分强调了犯罪者的主观动机而相对忽视了犯罪的客观事实,从而为酷吏任意出入人罪打开了方便之门。“春秋决狱”反映了儒家伦理思想对汉代司法领域的渗透。汉代儒家为了改变法家思想主宰当时司法领域的现状,通过皇权的力量要求司法官在遇到律无正条或虽有正条却不合乎儒家伦理道德的案件时,根据《春秋》经义断案,这就在实际上赋予了《春秋》经义极高的法律效力,使其成为凌驾于各种法律之上的一种法律形式。

第7题: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这句话出自()

  • A、《论语·为政》
  • B、《论语·述而》
  • C、《论语·学而》
  • D、《论语·颜渊》

正确答案:A

第8题:

下列言语出自《弟子规》总叙的是()。

A、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B、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C、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

D、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答案:D

第9题:

对召公忠谏一事加以赞扬的是()。

  • A、《氓》
  • B、《民劳》
  • C、《板》
  • D、《荡》

正确答案:D

第10题:

“事父母几谏”指的是当父母犯了错误时,应该尊重父母不要劝谏。


正确答案:错误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