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

题目

翻译: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立恭折断竹子,凿出孔吹了起来,发出洞箫一样的声音。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游东山记

[明]杨士奇

洪武乙亥,余客武昌。武昌蒋隐溪先生,年已八十余,好道家书。其子立恭,能诗。皆意度阔略。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独与余相得也。

是岁三月朔,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载酒肴出游。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涧水澄澈,深处可浮小舟。旁有盘石,客坐十数人。松柏竹树之阴,森布蒙密。时风日和畅,草本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

坐久,闻鸡犬声。余招立恭起,东行数十步,过小冈,田畴平衍弥望,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一叟可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延余两人坐。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还坐石上,指顾童子摘芋叶为盘,栽肉。立恭举匏壶注酒,传觞数行。立恭赋七言近体诗一章,余和之。酒半,有骑而过者,余故人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也,骇而笑,不下马,径驰去。须臾,具盛馔,及一道士偕来,遂共酌。遭士出《太乙真人图》求诗。余赋五言古体一章,书之。立恭不作,但酌酒饮道士不已。道士不能胜,降跽谢过,众皆大笑。李出琵琶弹数曲。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隐溪歌费无隐《苏武慢》。道士起舞蹁跹,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遗士诗?”立恭援笔书数绝句,语益奇,遂复酌,余与立恭饮,少皆醉。

已而夕阳距西峰仅丈许,隐溪呼余还,曰:“乐其无已乎?”遂与李及道士别。中道隐溪指道旁冈麓顾余曰:“是吾所营乐丘①处也。”又指道旁桃花语余曰:“明年看花时索我于此。”

既归,立恭曰:“是游宜有记。”属未暇也。

是冬,隐溪卒,余哭之。明年寒食,与立恭豫约诣墓下。及期余病,不果行。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然念蒋氏父子交好之厚,且在武昌山水之游屡矣,而乐无加乎此,故勉而终记之。手录一通,遗立恭。既游之明年,八月戊子记。

(选自《东里集》,有删节)

[注]①丘:坟墓。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延余两人坐 延:邀请。

B. 降跽谢过 谢:感谢。

C.过立恭宿别 过:拜访。

D.而乐无加乎此 加:超过。


正确答案:B

 

第2题: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倚歌”在句中是什么意思?


正确答案: 倚歌:按着歌曲的声调和节拍

第3题:

《前赤壁赋》中引起“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的是( )

A.“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B.“饮酒乐甚,扣舷而歌”

C.“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 D.曹孟德“横槊赋诗”


正确答案:C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第4题: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嫋嫋,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轼《前赤壁赋》缕的意思是()。

  • A、丝线
  • B、绳子

正确答案:A

第5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 客有吹洞箫者,依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作者是从几个方面描写箫声的?


正确答案: 三个方面描写:一是直接描写箫声的哀怨。二是箫声细长悠远的余音。三是箫声感人效果。

第6题:

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

译文:


正确答案:
(2)立恭折断竹子。凿出孔吹起来,发出洞箫一样的声音。

第7题:

翻译: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正确答案: 在这时喝酒喝得高兴起来,敲着船边,打着节拍,应声高歌。歌中唱道:“桂木船棹啊香兰船桨,迎击月光下的清波,逆流而上地泛光。我的心怀悠远,展望美好的理想,却在天的另一方”。有会吹洞箫的客人,依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呜呜”作声:有如怨怼有如思慕,既像啜泣也像倾诉,余音在江上回荡,像细丝一样连续不断。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为之饮泣。

第8题:

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叟识其意,日:“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日:“奈何不与道士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老人知道了我们的心思,说:“我不需要(它们)了。”(于是我们)各自揣着书出来了。
(2)立恭折断一根竹子,凿出孔吹奏起来,发出洞箫一样的声音。
(3)一会儿道士又向立恭拱手行礼说:“为什么不给我赋诗呢?”

第9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 客有吹洞箫者,依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这里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各举一例。


正确答案: 比喻,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对偶夸张,舞幽壑之浅蛟,泣孤舟之嫠妇。

第10题:

翻译: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正确答案:客人中有吹洞箫的,按着歌声的节拍吹箫应和。箫声呜呜,像是怨恨,又像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倾诉,余音悠长,像轻柔的细线连绵不断。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