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寡人之于国也》认为,为了使“民加多”,而且“天下之民至焉”

题目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认为,为了使“民加多”,而且“天下之民至焉”,君王应持的正确态度是()

  • A、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 B、王好战
  • C、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 D、王无罪岁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阅读《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的一段话,回答文后 46~48 问题。

狗赢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第 46 题 孟子用这段话来说明什么道理?


正确答案:
说明要实现王道思想,首先要端正态度;不要怨天尤人,应该从自己做起。

第2题:

阅读孟子《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说的一段话,然后回答 27~29 小题。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日:“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日:“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第 27 题 一孟子用这段话来说明什么道理?(4分)


正确答案:
说明要实现王道仁政,首先要端正态度,不要怨天尤人,应该从自己做起。

第3题: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寡人之于国也》)

王无罪岁:


正确答案:
大王您不归咎于年成不好。

第4题: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认为实行王道始于( )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B.谨庠序之教
C.养生丧死无憾
D.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答案:C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第5题:

阅读《寡人之于国也》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
(1)解释这段文字中画横线字的含义。
于:
焉:
凶:
加:
(2)这段文字在全文论证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3)梁惠王自认为“尽心”,为何却“民不加多”


答案:
解析:
(1)于:对于。焉:于是,作兼词用,兼起介词“于”和代词“是”的作用。 凶:灾荒。加:更加。
(2)导论,提出问题:“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3)其“尽心”只是在发生灾荒时采取一些临时性措施,没有彻底实行仁政。

第6题: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认为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是 ( )

A.军事扩张

B.发展生产

C.鼓励生育

D.实行仁政


正确答案:D

第7题:

《寡人之于国也》紧接“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之后的一句是()。

A.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B.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C.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D.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正确答案:B

第8题: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

加:


正确答案:

第9题:

下列孟子《寡人之于国也》的文句中,最能体现其文主旨的是( )

A.寡人之民不加多
B.五十步笑百步
C.申之以孝悌之义
D.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答案:D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第10题:

使《寡人之于国也》一文展开论述的问题是()。

  • A、五十步笑百步
  • B、为何民不加多和如何使民加多
  • C、如何养生丧死无憾
  • D、如何以德治国和如何使民加多

正确答案:B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