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与发展历程?

题目

简述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与发展历程?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中国儿童心理科学的发展历程。


正确答案: 20世纪20年代儿童心理学来到中国。陈鹤琴在1925年出版了《儿童心理之研究》一书是我国较早的儿童心理学教科书。
30年代肖孝嵘著有《实验儿童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等书。由朱智贤主编的《儿童心理学》教科书于1962年出版,是我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批判吸收国内外研究成果,密切联系我国儿童教育实际编写教科书的最初尝试。
80年代中期,我国儿童心理学研究有两个特点:1、社会性发展和社会化的研究开始提到重要地位。2、结合社会需要的应用性研究增强。

第2题:

简述什么是科学发展观?


正确答案: 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第3题:

简述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含义。


参考答案:科学发展观是指以发展为第一要义,以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以统筹兼顾为根本方法,以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符合客观规律要求的发展理念。
基本含义:第一,科学发展观以发展为第一要义。第二,科学发展观以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第三,科学发展观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第四,科学发展观以统筹兼顾为根本方法。第五,科学发展观以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第六,科学发展观是符合客观规律要求的发展理念。

第4题:

纵观世界旅游业发展历程,主要存在三种不同的发展观()

  • A、政治动力型发展观
  • B、双重动力型发展观
  • C、经济动力型发展观
  • D、可持续发展观

正确答案:B,C,D

第5题:

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科学发展观的时代内涵和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


正确答案:正确

第6题:

简述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与基本要求。


正确答案: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其核心是以人为本。深刻理解以人为本,才能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切实做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7题:

简述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正确答案: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第8题:

简述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正确认识、正确处理哪些关系?


正确答案:
(1)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有:
第一,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这同党中央一再强调的科学发展观首先是用来指导发展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新时期以来我国的一条基本经验。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始终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第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突出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和基本要求。以人为本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第三,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即又好又快的发展,而不是片面的发展、不计代价的发展、竭泽而渔式的发展。全面,是指各方面都发展;协调,是指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可持续,是指发展进程要有持久性、连续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第四,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一条宝贵经验,也是我们处理各方面矛盾和问题必须坚持的重大战略方针。坚持统筹兼顾,就是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注重实现良性互动,着力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
第五,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就是实现发展方式的彻底转变。
(2)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正确认识、正确处理的关系:
第一,科学发展观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相互关系。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是发展,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就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精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心全意搞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创造物质基础。
第二,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相互关系。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党的基本路线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是完全一致的。一方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为落实“以人为本”创造物质基础,没有雄厚的物质基础,“以人为本”就是一句空话;另一方面,“人民群众”不仅是创造主体,而且是创造成果的享有者,所以经济建设的动力是人,目的是人,是以人为本,偏离了以人为本的方向,经济发展不但没有动力,也就失去了意义。
第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要处理好速度和效益的相互关系。
就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遵循质量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改变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错误倾向,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实现由数量经济到质量经济的彻底转变,达到速度与效率的高度统一,走出一条既有较好效益又有较高速度的道路,实现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

第9题:

简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正确答案: 从1956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院校率先开办“计算装置与仪器”专业起,到现在主流采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专业教育在中国的大学里已经走过了逾50年的历程。这个历程中总的来看,分为三个突出的时期。
1.初创时期(1956-1960)
在这一段时期共开办了14个计算机专业。当时新建的计算机专业大多称为“计算装置”,强调从基本元器件开始的计算机硬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大多设置在自动控制系。  同时,一些重点大学新建了计算数学专业,从事算法设计人才的培养。
2.发展时期(1978-1986)
随着十年动乱的结束,国家的工作重点逐步转移到四个现代化建设的轨道上。在国家科委主持起草的《1978—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又把电子计算机列为8个影响全局的综合性课题,放在突出的地位。我国计算机教育迎来了第二个发展高潮,在这一段时期共开办了74个计算机专业。出现计算机及应用技术和计算机软件专业。在部分重点大学批准建立了计算机学科硕士点和博士点,多层次的计算机人才教育体系基本形成。
3.高速发展时期(1994年至今)
1995年左右,World Wide Web在世界范围的蓬勃兴起使“计算”的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突然觉得需要很多很多的“计算机人才”。这种变化不可避免地反映到教育中。一方面,若干相关课程被引入到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另一方面,一些学校干脆办起了“网络工程”、“软件工程”、“电子商务”、“信息安全”等新专业。同时,1995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的召开,“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实施,使我国计算机教育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
该阶段的计算机教育特点是:
(1)计算机专业的内涵和外延发生较大变化
计算机专业的教育内容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计算机理论与软件、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及其应用技术、多媒体及其应用技术、网络与信息安全等教育内容得以强化。
(2)办学单位和在校生人数迅速增加
(3)教材内容逐步与国际接轨
2000年前后,我国高等教育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等从国外著名出版公司引进了成套的计算机专业教材,其中包括不少经典的著名教材。

第10题:

简述宗教发展观形成的理论背景


正确答案: 生物进化论的产生和近现代历史进步观的形成是宗教发展观形成的理论背景。
从进化论来看:首先,生物进化论将自然界视为一个有机的、动态的、发展的过程,为近代进化观、进步观和发展观奠定了可靠的基础;其次,达尔文进化论对人类思维方式的重大影响还表现在它推动人们的规律概念发生了具有重大意义的“变异”,使得规律概念得以扩展;最后,达尔文的进化论对人类思维方式的重大影响还表现在它拓宽了人们的“自然”概念,使之不仅涵摄无机界,而且涵摄有机界、人类及其文化。
从近现代历史进步观来看:首先,近现代历史进步观的典型形态为历史主义,它强调人类历史发展的“不间断性”和“不可重复性”。其次,另一个重要的理论要素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史观。这些对于科学健全的宗教发展观的确立有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