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下情况中,危害行为方面具有刑法意义的是()。A、甲某因精神病发作用刀砍死了自己的丈夫B、仓库保管员甲某被歹徒捆绑并堵住嘴,眼看歹徒偷走巨额物资C、甲某梦游中打伤了夜晚赶路的行人D、甲菜农在公共汽车秘密窃取邻座的钱包,内有人民币2000元

题目

在以下情况中,危害行为方面具有刑法意义的是()。

  • A、甲某因精神病发作用刀砍死了自己的丈夫
  • B、仓库保管员甲某被歹徒捆绑并堵住嘴,眼看歹徒偷走巨额物资
  • C、甲某梦游中打伤了夜晚赶路的行人
  • D、甲菜农在公共汽车秘密窃取邻座的钱包,内有人民币2000元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甲某在路边等人,被路边的乙某等人故意撞了一下,甲某瞪了他们一眼没有言语。乙某寻衅问:“看什么?”说着打了甲一拳,同时乙某同伙也一拥而上对甲某拳打脚踢。甲某双手抱住脑袋直往后退,乙某等人紧追不舍,甲某忍无可忍,抽出随身携带的匕首,在乙某打他时朝乙某一捅,扎中乙某颈部动脉,乙某因大出血休克而死。甲某自知闯祸,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

请回答:(1)根据《刑法》有关规定分析甲某的行为性质。(2)对甲某的行为如何处理,有何理由?


正确答案:

第2题:

下列行为属于犯罪未遂的有:( )

A.甲某将乙某3岁的儿子绑架,并向其勒索人民币10万元。乙某立即报警,警方经过侦查,很快将甲某抓获并救出人质。甲某并未取得赎金

B.甲某因急性肠炎住院治疗,乙某以探望为名,给甲某送去了注射了毒药的盒装饮料。医生嘱咐甲某的肠炎不适合饮用奶制品饮料,甲某便将饮料丢弃了。乙某回家后经过左右思量觉得风险太大,便打电话告诉甲某饮料过期了,千万不要喝

C.甲某欲贩卖一批毒品,公安机关采用侦查手段与其接洽,并约定交货地点。甲某如约前往,在交付毒品的过程中被当场抓获

D.甲某和乙某一同出差到外地,住在同一家宾馆中。甲某欲杀死乙某,趁夜深人静潜入乙某房间,用木棒猛打乙某的头部,以为乙某死了,便欲逃走,忽听乙某喊自己的名字,看到乙满脸是血,甲某不愿下手再打了,便未再实施杀害行为


正确答案:BCD
【考点】犯罪未遂的认定
【解析】绑架罪为行为犯,一旦实施便构成既遂。C属于侦查陷阱,甲某构成贩卖毒品罪未遂。

第3题:

甲、乙两个小朋友在4楼的阳台上玩耍。 后因无聊,见阳台上有很多啤酒瓶,便比赛往楼下扔啤酒瓶,行人王某刚好被扔下的啤酒瓶砸伤 了肩膀,为此支付住院费8900元。但王某无法确 定是甲、乙中的哪一个扔的啤酒瓶砸伤了自己, 如王某向法院起诉要求损害赔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被告只能是甲、乙中的一个

B.王某应当举证证明是甲、乙中的哪一个砸伤了自己

C.应当由甲、乙承担证明损害不是自己造成的举证责任

D.王某的损害应当由被告承担举证责任


正确答案:C
属于共同侵权行为或者共同危险行为,行为人均作为共同被告,故A错误。《民诉证据规定》第4条规定:“……(七)因共同危险行为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实施危险行为的人就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故B错误而C正确。《民诉证据规定》第2条第1款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故D错误。

第4题:

某甲在公共汽车上窃取某乙人民币3000元,下车时被某乙发现,要将其扭送派出所途中.甲猛地将乙打倒在地,窜入一死胡同,被群众抓获,某甲的行为应认定为:


正确答案:A
甲的行为构成转化型抢劫罪。《刑法》第269条规定,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抢劫罪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5题:

依据《刑法》及相关规定,下列哪种情形属于自首?

A.甲某犯盗窃罪后,自动投案,但在投案以后又逃跑。后来被公安机关抓获,如实承认自己的罪行

B.甲某在犯抢劫罪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但是后来又翻供,拒不认罪。直到被检察机关诉至法院,在庭审期间才又恢复原先如实的供述

C.甲某因承包果园争议与乙结仇,遂指使儿子丙在乙的水缸中投毒,结果造成乙全家中毒死亡。甲某见罪责难逃,自动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说此次投毒是自己一人所为,与别人无关,一人承担了案件的全部罪责

D.甲某因为在公共汽车上偷乙的钱包被当场抓获。在审问中,甲某又主动交代曾经盗窃作案的5起犯罪事实


正确答案:B
[考点]自首
A项所述甲某犯盗窃罪后,自动投案,但在投案以后又逃跑,不成立自首。后来被公安机关抓获,如实承诺自己的罪行,不属于“自动投案”,不成立自首。根据《自首和立功的解释》第1条的规定,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后又翻供的,不能认定为自首;但在一审判决前又能如实供述的,应当认定为自首。故B项成立自首。共同犯罪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除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还应当供述所知的同案犯。故C项甲某不成立自首。《自首和立功的解释》第2条规定,根据《刑法》第67条第2款的规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已宣判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罪行,与司法机关已掌握的或者判决确定的罪行属不同种罪行的,以自首论。故D项不成立自首。依题意,B项当选。

第6题:

第 8 题 关于刑法上的因果关系的判断,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为抢劫殴打吴某,吴某逃跑,甲随后追赶。吴某在逃跑时钱包不慎从身上掉下,甲拾得钱包后即跑开。甲的暴力行为和取得钱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B.乙基于杀害的意思用刀砍宋某,见宋某受伤后十分痛苦,便将其送到医院,但医生的治疗存在重大失误,导致宋某死亡。乙的行为和宋某的死亡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C.丙经过城铁时,遇见正在值班的熟人杨某,遂相互聊起天来,导致杨某忘记放下横杆,路过的刘某被快速驶来的轻轨列车撞死。丙的行为和刘某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D.丁为杀害王某而打击其头部,并致使王某受伤,2小时内必死无疑。在王某的哀求下丁产生了悔意遂开车带其到附近的医院抢救。

在去医院的途中,夏某因驾车超速行驶,撞向丁的汽车,导致王某当场死亡。丁的行为与王某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正确答案:B
[考点]因果关系
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指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A项,甲为抢劫而殴打导致吴某钱包跌落,甲拾得,甲的暴力行为和拾得钱包、取得财物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可以认为是偶然的因果关系,故A项不正确。B项,虽然乙砍伤了宋某,但由于医生存在重大失误最终导致宋某的死亡,该事件的介入是异常的、独立于乙的行为的,因此乙的行为与宋某死亡之间的因果关系被阻断,二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故B项正确。C项,丙的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只存在间接的因果关系,直接原因在于铁路工作人员工作严重不负责任,因而导致重大事故,造成刘某死亡,应当是杨某的过失与刘某的死亡存在因果关系,故C项错误。D项,丁虽然给王某造成了致命伤害,但夏某的交通肇事行为导致了王某的死亡,因此丁的行为与王某的死亡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故D项错误。依题意,B项当选。

第7题:

以下属于正当防卫的是?()

A.甲将乙撞伤,并想要逃离现场。乙想让甲将自己送去医院,并对其实施暴力。乙的行为也是一种正当防卫

B.身材高大的甲看到一个身材矮小的乙想要非法入侵自己(甲)住宅 ,甲用菜刀砍伤乙致轻伤。甲的行为仍构成正当防卫

C.杨某与赵某在船上发生争执,赵某追打杨某过程中失足落水,不谙水性,向杨某求救。杨某害怕身材健壮的赵某上来继续打他,不予理睬,后赵某被经过的其他船只救起。杨某对赵某不成立不作为犯罪,成立正当防卫

D.醉驾的甲撞伤行人后欲跑路,被正义感爆棚的路人乙拦截殴打,将其打成轻伤。路人的行为成立正当防卫


参考答案:ABCD

第8题:

第 1 题 甲某和乙某是朋友,甲素知乙家境优越、出手阔绰,平时经常随身携带大量现金。某日,甲想从乙身上弄些钱,于是约乙一起喝酒,将乙灌得酩酊大醉失去知觉,随后,甲取出乙随身携带的钱包,果然发现内有现金人民币一万元,甲将一万元据为已有,将钱包丢弃,之后将乙送回家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行为构成诈骗罪

B.甲的行为构成盗窃罪

C.甲的行为构成抢劫罪

D.甲的行为构成侵占罪


正确答案:C

第9题:

甲某因平时不遵守劳动纪律被开除,认为是车间主任乙某公报私仇,产生了“不如拼个你死我活”的念头。某日甲某到工厂值班室,用刀威逼值班的丙某(男,62岁)交出厂保卫科办公室的钥匙。丙交出钥匙后,甲某威逼丙某带路,并强迫丙某用钥匙打开保卫科的门。之后甲某又威逼丙某找工具撬开保卫科的木柜。甲某从木柜中取出一支冲锋枪,100发子弹。甲某欲离开现场时,丙某怕自己承担罪责,要求甲某将自己捆起来。甲某将丙某捆好,并用抹布塞堵住嘴。后来,甲某持枪去乙某家进行报复途中被巡警抓获。分析甲、丙的行为性质?( )

A.甲某构成抢劫枪支弹药罪、故意杀人罪(预备)

B.甲某的行为应当以抢劫枪支弹药罪定罪处罚

C.丙某构成抢劫枪支弹药罪(共犯)

D.丙某不构成犯罪


正确答案:ABD
解析:《刑法》第22条:“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根据《刑法》第127条第2款规定:“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或者盗窃、抢夺国家机关、军警人员、民兵的枪支、弹药、爆炸物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所以甲某构成抢劫枪支弹药罪,同时因为甲某虽想杀乙某但在路上就被抓获,只能构成犯 罪预备。甲某的行为构成了牵连犯,即以实施某一犯罪为目的,其犯罪的方法或结果又触犯其他罪名。甲某的行为虽然构成抢劫枪支弹药罪和故意杀人罪(犯罪预备),但是应当从一重罪处断,最终以抢劫枪支弹药罪定罪处罚。
另外丙某的行为只是因为害怕而并没有共同的犯罪故意,所以不构成犯罪。

第10题:

下列哪种情形属于自首?( )

A.甲某伙同他人盗窃使用中的电缆被抓获归案。在羁押审查期间,甲某主动交代司法机关未掌握的盗窃某工厂仓库内的电缆的犯罪事实

B.甲某犯罪后自动投案,被取保候审期间逃跑。在被公安机关通缉期间,甲某又自动投案,并如实交代自己的罪刑

C.甲某犯罪后自动投案,被取保候审期间逃跑。后来被公安机关抓获,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刑

D.甲某因犯盗窃罪被逮捕审查,期间,甲某还交待了和自己一同盗窃的共犯乙某,并带领公安人员到乙某家中,将乙某抓获


正确答案:AB
解析:A项,虽然两罪都是盗窃电缆,但盗窃使用中的电缆,构成破坏公用通信设施罪,盗窃仓库的电缆构成盗窃罪。属于异罪,因此构成特殊自首。B项中,甲投案后又逃跑,但逃跑后又自动投案如实交代的,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不影响自首的成立。如果是被公安机关抓回的不成立自首,因此B项成立自首,C选项不成立自首。D项属于协助抓获同案犯的立功,也不属于自首。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