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栅式传感器的基本原理是什么?莫尔条纹是如何形成的?

题目

光栅式传感器的基本原理是什么?莫尔条纹是如何形成的?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把两块栅距相等的光栅(光栅1、光栅2)叠合在一起,中间留有很小的间隙,并使两者的栅线之间形成一个很小的夹角θ,这样就可以看到在近于垂直栅线方向上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这些条纹叫莫尔条纹。采用光栅莫尔条纹原理测量位移的传感器称为光栅传感器。标尺光栅相对于指示光栅移动时,两块光栅的遮光和透光效应形成大致按正弦规律分布的明暗相间的莫尔条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光栅传感器中,为了判断光栅移动的方向,应在相距1/4莫尔条纹宽度处安装两个光敏元件,这样,当莫尔条纹移动时,将会得到两路相位相差______的波形。


正确答案:π/2

第2题:

莫尔条纹光栅传感器的输出是()

  • A、数字脉冲式
  • B、调幅式
  • C、调频式

正确答案:A

第3题:

光栅式传感器及感应同步器的工作原理分别是( )。

A: 霍尔效应

B: 光电效应

C: 莫尔条纹

D: 电磁互感


正确答案: C,D

第4题:

光栅传感器在测量中形成的莫尔条纹,具有缩小检测距离的功能。


正确答案:错误

第5题:

下列有关莫尔条纹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莫尔条纹的移动与光栅的移动具有对应关系
  • B、莫尔条纹的间距随着光栅刻线的夹角增大而增大
  • C、莫尔条纹具有平均光栅误差作用
  • D、莫尔条纹具有位移放大作用

正确答案:B

第6题:

光栅作为位移传感器,其高精度源于的莫尔条纹的()和()两大效应。若光栅栅距为0.01mm,两块光栅之间的夹角为0.057°,则莫尔条纹宽度约为()。


正确答案:放大;平均;10mm

第7题:

某光栅传感器,栅线密度50线/mm,主光栅与指示光栅的夹角0.01rad,则形成的莫尔条纹宽度BH=()mm/rad,莫尔条纹具有位移放大的作用。Bh=1/(W*夹角)


正确答案:2

第8题:

莫尔条纹光栅传感器的输出是()。

A、数字脉冲式

B、调幅式

C、正弦波

D、调频式


参考答案:A

第9题:

光栅光学系统的作用是形成莫尔条纹。


正确答案:正确

第10题:

莫尔条纹的特点:莫尔条纹的移动量、移动方向与光栅尺的位移量、位移方向具有对应关系;莫尔条纹的间距对光栅栅距具有()作用;莫尔条纹对光栅栅距局部误差具有()作用。


正确答案:放大;误差平均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