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抢劫和抢夺犯罪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抢劫和抢夺犯罪没有区别,都是使用非法手段占有他人财物B、抢劫和抢夺犯罪危害程度没有区别C、抢夺案件的作案手段具有流动性、快速性、隐蔽性、突然性和公开性特点,一般多发生在公交站台、商场、银行门口、马路边等公共场合D、在财物被抢时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应对财物进行保护,可以拖拽

题目

关于抢劫和抢夺犯罪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抢劫和抢夺犯罪没有区别,都是使用非法手段占有他人财物
  • B、抢劫和抢夺犯罪危害程度没有区别
  • C、抢夺案件的作案手段具有流动性、快速性、隐蔽性、突然性和公开性特点,一般多发生在公交站台、商场、银行门口、马路边等公共场合
  • D、在财物被抢时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应对财物进行保护,可以拖拽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关于乙与甲一起取走丁的财物的行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乙与甲成立抢劫罪的共同犯罪

B.甲的行为构成抢劫罪,乙的行为属于抢夺罪,两者在抢夺罪这一重合犯罪之内成立共同犯罪,即成立抢夺罪的共同犯罪

C.乙既不对丁的重伤承担刑事责任,也不对丁的死亡承担刑事责任

D.乙不对丁的死亡承担刑事责任,但应对丁的重伤承担刑事责任


正确答案:AC

第2题:

关于乙与甲一起取走丁的财物的行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乙与甲成立抢劫罪的共同犯罪
B:甲的行为构成抢劫罪,乙的行为属于抢夺罪,
两者在抢夺罪这一重合犯罪之内成立共同犯罪.即成立抢夺罪的共同犯罪
C: 乙既应对丁的重伤承担刑事责任,也应对丁的死亡承担刑事责任
D: 乙不对丁的死亡承担刑事责任,但应对丁的重伤承担刑事责任

答案:A
解析:
继承的共同犯罪,是指先行为人已实施一部分实行行为后,
后行为人以共同犯罪的意思参与实行或提供帮助。此时,
后行为人就参与后的行为与先行为人构成共同犯罪,
但对参与之前的先行为人的行为及其结果是否应承担责任,应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区分。
如果甲意欲抢劫而对A实施了暴力,已造成了A的重伤,此时乙到了现场,
在明知甲要抢劫A的财物的情况下,与甲一起共同劫取了A的财物。
虽然两人构成抢劫罪的共同犯罪,但乙不对A的重伤承担刑事责任,只有甲对A
的重伤承担刑事责任。故本题答案选A。

第3题:

关于乙与甲一起取走丁的财物的行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乙与甲成立抢劫罪的共同犯罪

B.甲的行为构成抢劫罪,乙的行为属于抢夺罪,两者在抢夺罪这一重合犯罪之内成立共同犯罪,即成立抢夺罪的共同犯罪

C.乙并没有与甲进行抢劫的预谋,不具有抢劫故意,与甲不构成共同犯罪

D.甲是主犯,乙是从犯


正确答案:A

第4题:

甲、乙相约抢夺,甲让乙携带一把匕首,以防抢夺后逃不脱时使用后甲抢夺丙的金项链时,乙站在旁边观看由于甲顺利得手并逃脱,乙就没有拔刀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甲成立抢劫罪,乙成立抢夺罪

  B.甲、乙均成立抢劫罪,且是共同犯罪

  C.甲成立抢夺罪、乙成立抢劫罪

  D.甲成立抢劫罪,乙不成立犯罪


答案:A,C,D
解析:
ACD。在共犯中,请人携带凶器等同于自己携带凶器,所以二人均成立抢劫罪。

第5题:

关于抢夺罪,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系着领带抢夺他人财物,领带能够勒死他人,因此属于凶器。甲的行为属于携带凶器抢夺的情形,成立抢劫罪
B:乙携带管制刀具尾随他人,趁他人不注意时,使用管制刀具将他人背着的背包带划断,取得他人背包及其中财物。乙的行为属于携带凶器抢夺,成立抢劫罪
C:丙明知驾驶车辆强行夺取他人财物会造成他人伤亡的后果,仍然强行夺取并放任造成被害人轻伤结果。甲的行为属于抢夺罪的加重情节
D:出租车司机丁趁乘客下车还没来得及拿走财物的时候迅速驾车离开现场。丁的行为属于趁人不备、公然夺取他人财物,成立抢夺罪

答案:B
解析:
【考点】抢夺罪。详解:A选项:凶器分为性质上的凶器与用法上的凶器。所谓性质上的凶器即枪支、管制刀具等在性质上就是用于伤害、杀害他人的器物。用法上的凶器是指本来不是凶器,但被行为人用来作为犯罪工具的器物。例如,菜刀、石块等。根据一般社会观念,领带所具有的对生命、身体的危险感的程度并未达到凶器的程度,因此系着领带抢夺的,不属于携带凶器抢夺,不构成抢劫罪,选项A错误。B选项:管制刀具应认定为“凶器”,乙携带管制刀具并直接针对财物使用管制刀具进行抢夺的,属于携带凶器抢夺,成立抢劫罪,B选项正确。C选项:行为人明知其驾驶车辆强行夺取他人财物的手段会造成他人伤亡的后果,仍然强行夺取并放任造成财物持有人轻伤以上后果的,应当以抢劫罪定罪处罚,选项C错误。D选项:出租车司机趁乘客下车还没来得及拿走财物的时候迅速驾车离开现场的,属于窃取他人占有财物的行为,成立盗窃罪。请注意: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乘客仍然在现场,因此财物在刑法上的占有者仍然是乘客。选项D错误。

第6题:

王某于某日晚在一僻静胡同里抢夺了一名妇女的黑色提包,内有3000元人民币。在已查明的本案下列事实中,对犯罪构成没有意义的是( )


A. 王某今年23 周岁,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
B. 王某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主观目的
C. 王某特意选择了夜晚和僻静胡同这样的时间和地点作案
D. 王某已经实施了抢夺行为,且抢夺的财物数额达到3000 元人民币

答案:C
解析:
解题指导: 所有的犯罪构成都包括:犯罪主体、犯罪行为和犯罪结果三个要件,称为犯罪构成三要件,很显然,C项不正确。故答案为C。

第7题:

抢劫罪与抢夺罪的主要区别在于()。
A.犯罪客体不同B.犯罪目的不同C.犯罪手段不同D.犯罪结果不同


答案:A,C,D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抢劫罪和抢夺罪的区别。抢夺罪和抢劫罪都是行为人当着被害人的面公然地实施夺取财物的行为;主观上都是出于非法占有的目的,为直接故意;主体都是一般主体。两者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1)侵犯的客体不同。抢夺罪侵犯的客体是简单客体,即公私财产所有权。而抢劫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公私财产所有权和他人的人身权利。(2)犯罪手段表现不同。抢夺罪是趁人不备公然夺取财物,而抢劫罪则是行为人采取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迫使被害人交出财物或者直接将财物抢走。(3)犯罪结果不同。抢夺罪的法定结果为非法占有他人财物,而抢劫罪的法定结果除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之外,还包括可能造成被害人伤亡的结果。所以,本题的答案是ACD。

第8题:

在财产犯罪中,盗窃、抢劫、抢夺、诈骗等犯罪通常具有可预防性。()


参考答案:正确

第9题:

甲14周岁零9个月时携带凶器抢夺他人财物价值3万元,刚满15周岁时抢劫他人财物价值5万元。则甲构成何罪?( )
A.构成一个抢夺罪,犯罪数额3万元;构成一个抢劫罪,犯罪数额5万元
B.构成抢劫罪,犯罪数额8万元
C.构成抢劫罪,犯罪数额5万元,不再构成别的犯罪
D.不构成任何犯罪


答案:B
解析:

第10题:

关于抢夺行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但未造成他人轻伤以上伤害,行为人系初犯,没有参与分赃或者获赃较少,且不是主犯,认罪、悔罪,退赃、退赔的,可以认定为犯罪情节轻微,不起诉或者免予刑事处罚
B:驾驶机动车、非机动车通过逼挤、撞击或者强行逼倒他人夺取财物的,应当以抢劫罪定罪处罚
C:两年内抢夺三次以上的,抢夺数额虽然没有达到较大的标准,也应按照抢夺罪定罪处罚
D:携带凶器抢夺的,应当按照抢劫罪定罪处罚

答案:C
解析:
参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条的规定,A项正确。按照此解释的第6条规定,B项正确。按照《刑法》第267条第1款和上述解释的第2条的规定,C项错误。按照《刑法》第267条第2款的规定,D项正确。@##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