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儿童情绪发展的趋势。

题目

简述儿童情绪发展的趋势。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一般趋势及培养策略。


答案:
解析:
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一般趋势表现在三个方面,即情绪发展的社会化;情绪发展的丰富和深刻化;情绪发展的自我控制化。其培养策略有:
(1)营造良好的情绪环境;
(2)提供成人自控的榜样;
(3)树立积极的教育态度;
(4)帮助孩子控制情绪及情绪表现。

第2题:

简述情绪对学前儿童认知发展和交往发展的作用。
(1)情绪对学前儿童认知发展具有以下作用:
①情绪状态对婴幼儿智力操作有不同影响。
②在外界新异刺激作用下,婴幼儿的情绪可以在兴趣和惧怕之间浮动。
③愉快强度与操作效果之间的相关为“U”字形关系。即适中的愉快情绪使智力操作达到最优。
④惧怕和痛苦的程度与操作效果之间为直线关系。
⑤强烈的激情状态或淡漠无情,都不利于儿童的智力探索活动。
⑥有美感情绪色彩的词和有恶感的词相比,前者识记效果明显地好。
(2)情绪对学前儿童交往发展具有以下作用:
①儿童在掌握语言之前,主要以表情作为交往的工具。
②幼儿仍常常用表情代替语言回答成人的问题或用表情辅助自己的语言表述。
③在婴幼儿期,情绪的感染作用尤为突出。

第3题:

简述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


正确答案:
(1)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由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
(2)小学儿童思维的基本过程日趋完善;
(3)儿童抽象逻辑思维的自觉性开始发展。

第4题:

简述儿童手的触觉的发展趋势。


正确答案: ⑴不随意触摸—随意触摸
⑵手眼不协调的动作—手眼协调动作
⑶抓握反射—抓握动作
⑷单手动作—双手协同活动
⑸手的动作技能的发展

第5题:

举例说明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趋势。
(1)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一般趋势表现在:
①情绪的社会化。
②情绪的丰富和深刻化。
③情绪的自我调节化。
(2)举例分析以上各点。

第6题:

简述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


答案:
解析:
(1)思维方式的变化(思维发展的阶段性): (2)思维工具的变化;
(3)思维活动的内化;
(4)思维内容的变化。

第7题:

学前儿童情绪自我调节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1)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
(2)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
(3)情绪从外露到内隐。

第8题:

简述学前儿童情绪识别能力的发展。


正确答案:(1)婴儿很早就注意到情绪的某些声音信号,并会给予回应。(2)婴儿对他人面部表情的识别和解释发展略晚。(3)一岁半以后,婴幼儿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有关情绪的词,情绪的识别能力也迅速发展。(4)幼儿在3岁之前很难正确地命名图片人物或木偶的表情,他们还是喜欢滥用“快乐”这个情绪标签。(5)除了对面部表情的识别,幼儿还能对身体动作所蕴含的情绪信息加以识别。(6)对混合情绪的理解在幼儿阶段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第9题:

儿童情绪的发展大致呈现什么趋势?


正确答案: 儿童情绪的发展大致呈现这样的趋势:
(1)从情绪表现的形式看,是从外显到内隐,即从明显的、外露的向不明显的、内含的情绪表现发展。
(2)从情绪控制的能力看,是从冲动的到自制的,即从毫无控制地表现到有一定的能力控制情绪的表现。
(3)从情绪引起的动因看,是从直接到间接,具体到抽象。
(4)从情绪表达的内容看,是从生理需要到社会性需要。良好的情绪是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是个体适应现代复杂的人我关系的社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第10题:

简述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一般趋势。


正确答案: (1)情绪情感的社会化
①情绪中社会性交往的成分不断增加。
②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
③表情的社会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理解(辨别)面部表情的能力;运用社会化表情手段的能力。
(2)情绪情感的丰富和深刻化
①情绪的日益丰富,包括两种含义:情绪过程越来越分化;情感指向的事物不断增加。
②情感的深刻化,即指向事物性质的变化,从指向事物的表面到指向事物更内在的特点。
(3)情绪情感的自我调节化
①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
②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
③情绪情感从外显到内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