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被害人、犯罪人几种互动模式?
第1题:
下列不属于追诉时效延长的情形有:( )
A.逃避侦查和审判的
B.被害人提出控告,司法机关应立案而未立案的
C.犯罪行为处于继续状态的
D.犯罪人又犯新罪的
第2题:
根据共同犯罪人的分工情况,可将共同犯罪人分为( )。
A.主犯、从犯、胁从犯
B.首犯、教唆犯、帮助犯
C.组织犯、教唆犯、实行犯、帮助犯
D.教唆犯、主犯、从犯
第3题:
刑法根据每个犯罪人在实施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和分工不同,把犯罪人分为()。
A、实行犯
B、帮助犯
C、教唆犯
D、主犯
E、从犯
F、胁从犯
G、组织犯
第4题:
简述被害人和犯罪人的关系。
1.被害人是犯罪的原因。
2.被害人是犯罪的借口。
3.被害本身是被害人同意的结果。
4.被害是被害人的与犯罪人得鱼求偶然一致的结果。
第5题:
简述犯罪被害人与犯罪人之间的互动关系。
(一)在犯罪过程中,犯罪被害人与犯罪人是相互对立的
1.相互对立的角色扮演。
2.在犯罪过程中双方互相排斥。
3.在犯罪后果上,以侵害与被侵害对方的权利而形成了权利与责任对立的关系。
(二)在犯罪过程中,犯罪被害人与犯罪是相互依存的
1.相互对应的角色扮演。
2.在犯罪过程中,犯罪人与被害人双方彼此互动。
3.犯罪人与被害人在犯罪与被害过程中互补。
(三)犯罪被害人与犯罪人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角色转换
1.“被害前”的被害转化。
2.“被害中”的被害转化。
3.“被害后”的被害转化。
第6题:
把共同犯罪人分为组织犯、实行犯、帮助犯、教唆犯的标准是( )。
A.按照共同犯罪人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
B.按照共同犯罪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分工
C.按照共同犯罪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
D.按照共同犯罪人的社会危害性大小
第7题:
第 48 题 属于时效延长的情形有:( )
A.逃避侦查和审判的
B.被害人提出控告,司法机关应立案而未立案的
C.犯罪行为处于继续状态的
D.犯罪人又犯新罪的
第8题:
A、传统临床模式
B、社区变迁模式
C、社区学校模式
D、社会互动模式
第9题:
犯罪人利用被害人心理和行为弱点作案,可分为哪些方面?
1.利用被害人的某种心理,投其所好,骗取信任。
2.利用某些被害人的行为特点进行犯罪活动。
3.利用被害人的错误或阴私乘机作案。
4.被害人与犯罪人矛盾激化而导致杀、伤、纵火等报复性犯罪。
第10题: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