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反应时间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题目

简述反应时间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合同谈判中应注意的问题。


参考答案:(1)特别注意关键的实质性条款。如工程量计算、双方责权范围、工作内容、计息与付款等。
(2)文字词句要确切和清楚。避免含糊不清,模棱两可。
(3)防止潜在性损失。
(4)避免有名无实的条款。
(5)既要争取自己的权利,又要限制自己的权利。

第2题:

在学习“汽化” 知识时, 教师通常演示“水的沸腾” 实验。 简述利用该演示实验进行教学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
解析:
利用该演示实验进行教学时应注意下列问题:
(1)选择合适的酒精灯和水。选择酒精纯度较高、灯芯粗些、外露部分稍长的酒精灯,以防止由于火焰无力,温度上升过慢,而给观察带来不便。选择温度较高的温水可以节约实验时间,一般温度为90℃的水为宜。同时要避免使用沸腾过的水进行试验。由于沸腾过的水,其空气含量较低,再次沸腾时,其内部和表面难以出现大量气泡,无法直观地呈现剧烈的沸腾现象。
(2)正确使用酒精灯。利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否则会导致酒精燃烧不充分,影响加热速度。实验中应该准备一块湿抹布,以备酒精洒落灭火用。
(3)正确使用温度计。温度计应悬垂入水中,让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水中,不要碰到烧杯底或烧杯壁。否则会导致测定的温度不准。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热水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否则,会导致读出的温度不准。
(4)仪器的组装和调节要合理适中。本实验器材较多,组装较难,实验中有一定的危险性。在组装的过程中应该采用先下后上的组装原则。实验中,要边加热边搅拌,增加热对流,减少水沸腾
所需要的时间^玻璃杯杯口盖一张中心有孔的硬纸片,以减少热损失。
(5)选择合适的时间间隔进行记录。一般以90℃初温度为宜,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沸腾后持续5min即可。
(6)选择端走烧杯以停止给水加热。若直接端走酒精灯,由于石棉网温度还是很高,短时间内水还是沸腾,会影响实验结果。为此,可以改用端走烧杯以停止加热。

第3题:

简述幼儿体育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正确答案:
幼儿体育是为了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而实施的教育。在其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1)注重幼儿身体素质的提高;(2)重视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态度;(3)专门的体育活动与日常活动相结合;(4)注意体育活动中教师的指导方式。

第4题:

简述在装置停工操作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正确答案: (1).降温降量的速度不宜过快,尤其在高温条件下,以防金属设备温度变化剧烈,热胀冷缩造成设备泄漏.
(2).开关阀门的操作在正常情况下开关要缓慢,尤其开阀门时,打开头两扣后要停片刻,使物料少量通过,观察畅通情况,然后再逐渐开大至达到要求为止.
(3).加热炉未全部熄火或者炉膛温度很高,有引燃瓦斯的危险,这时,装置不得进行排空或低排凝,以防引燃爆炸着火.
(4).高温真空设备的停用,必须先破坏真空恢复常压,待设备内的介质温度降到自燃点以下时方可与大气相通.以防设备内的爆炸.
(5).装置停工时设备内的液体物料应尽可能抽空送出装置外.
(6).设备吹扫和置换,必须按停工方案吹扫置换程序和时间进行.

第5题:

简述在插花的色彩配置中应注意的问题。
(1)花色不宜过多;
(2)颜色搭配应有主次;
(3)花色搭配不宜采用对比强烈的色彩相配;
(4)花色相邻间宜互有穿插和呼应。

第6题:

简要说明在实验室实验研究中,对自变量的控制应注意的问题。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 对自变量控制得如何,直接影响研究的成败,自变量控制应注意两方面问题:
(1)给自变量规定操作定义。
(2)规定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检查点或实验处理。

第7题:

在实验室实验研究中,对自变量的控制应注意哪些问题?
对自变量控制的如何,直接影响研究的成功与失败,控制包括两方面:
(1)给自变量规定操作定义
(2)规定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检查点或实验处理。

第8题:

教师资格考试简答题:简述幼儿园室内活动区创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简述幼儿园室内活动区创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答案要点】(1)关于活动区种类和数量的选择。①培养目标。在创设活动区时,要考虑活动区应当能体现《规程》中提出的教育目标,提供给孩子们在身体语言、认知、社会和品德、情绪和美感发展方面的经验。②本班的实际情况教师要根据现有条件来选择活动区的种类和数量,因地制宜,不盲目抄袭别人。③本阶段的教育重点。

(2)关于活动区材料的投放。材料玩具是幼儿活动和操作的物质对象,幼儿是否对活动区感兴趣,是否能顺利地开展活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材料和玩具的提供,应做到:材料和玩具多样化;材料和玩具摆放清楚明确。

(3)关于活动区的合理布置。教师在具体规划和合理布置众多的区域时需要考虑下述几点:①各个活动区之间的界限性;②各活动区之间的相容性;③各活动区之间的转换性。

(4)关于活动区规则的确定。规则是保证活动区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一方面教师要善用环境来暗示规则。另一方面,教师也要明确制订一些规则,以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第9题:

实验中设置处理因素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正确答案: 1)抓住主要矛盾:选择能反映“假说”的主要处理因素和恰当的水平;2)注意处理因素间的相互作用;3)注意因素的强度;4)注意区别处理因素和非处理因素。

第10题:

简述PCR反应体系,实验中注意的问题。


正确答案:1.PCR原理:PCR是利用DNA合成的原理,合成两个与靶DNA两侧序列互补的引物,在体外进行靶DNA的重复合成。
包括3个步骤:
(1)DNA变性:加热使靶DNA双链解离成两条单链。
(2)引物与靶DNA退火:降低温度至适当水平,促使两个引物根据碱基互补的原理分别结合至靶DNA的两条链的3’末端。
(3)引物延伸:在DNA聚合酶催化下,引物沿着靶DNA3’末端向5’末端延伸(引物延伸是5’→3’方向)。新合成DNA在新一轮变性解离后形成更多的模版与引物退火,在DNA聚合酶催化行,合成新一轮的靶DNA。每一轮DNA的合成均以所有DNA为模版,靶DNA数量呈指数增加。
2.注意问题:引物
(1)引物长度:15~30bp,常用为20bp
(2)引物扩增跨度:以200~500bp为宜,特点条件下课扩增至10kb
(3)引物碱基:G+C含量以40~60%为宜,太少扩增效果不佳,太多易出血非特异性条带;ATGC最后随机分布,避免5个以上的嘌呤或嘧啶核苷酸成串排列
(4)避免引物内部出现二级结构,避免两条引物间互补,否则会形成引物二聚体,产生非特异性扩增条带
(5)引物3’末端的碱基,特别是最末及倒数第二个碱基,应严格要求配对
(6)引物中有货最好加上合适的酶切位点,被扩增的靶序列最好有适宜的酶切位点
(7)引物特异性:引物与核苷酸序列数据库的其他序列无明显同源性
(8)引物量: 每条引物浓度0.1~1μmol或10~100pmol,以最低引物量产生所需要的结果为好,过高引起错配和非特异性扩增,增加引物之间形成聚体的机会
P.CR循环次数:循环次数觉得PCR扩增程度。主要取决于模版DNA的浓度。一般的循环次数在30~40次,次数越多,非特异性产物量亦随之增多
设立对照:PCR反应应设立阳性和阴性对照,是PCR反应是否成功、产物条带位置及大小是否合理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