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犯罪心理结构发展变化的原因。

题目

试述犯罪心理结构发展变化的原因。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述物欲型动机犯罪心理结构与行为特征。


正确答案: 物欲型动机犯罪心理结构特征有:
①明显的利己主义倾向;
②畸形的享乐观;
③膨胀的物质占有欲;
④强烈的虚荣心;⑤意志薄弱;
⑥不良行为习惯。
物欲型动机犯罪行为特征有:
①犯罪行为手段的多样性;
②作案手段的技能性;
③作案习惯的顽固性。

第2题:

防止个体形成犯罪心理结构和消除已经形成的犯罪心理结构称为()

  • A、犯罪心理的普遍预防
  • B、犯罪心理的个体预防
  • C、犯罪心理的一般预防
  • D、犯罪心理的特殊预防

正确答案:C,D

第3题:

()是指犯罪原因实现为犯罪行为的特定领域。

A.犯罪结构

B.犯罪空间

C.犯罪心理

D.犯罪场


正确答案:D

第4题:

试述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发展变化的特殊性及其原因分析。


正确答案: 根据瓦格纳法则等对财政支出规模的一般性描述,财政支出规模(或者说,财政支出占GDP比重)的发展变化的一般趋势是随着人均GDP的增长而上升,达到一定水平则相对稳定;同时,由于各国国情的不同,因而不同的国家以及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发展时期,这一比重的高低也是不同的。我国财政支出占GDP比重的发展变化有本身的特殊性。
改革开放后我国财政支出绝对数除1980、1981两年负增长外,其余年份都是增长的,而且增长速度不算很慢,财政支出增长率基本上是一条波折上升的曲线,改革开放后,我国财政支出占GDP比重运行的曲线呈现先逐年下滑而后又逐年回升的特征,这种发展变化的趋势体现了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的特征。在经济体制改革前,我国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是比较高的,这是由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决定的。一旦经济体制迈上市场经济的运行轨道,随着经济改革的逐步到位和GDP的加快增长,上述逐年下滑的趋势理应逆转,改革之初财政支出比重下降的趋势会在某一时点中止,转而趋于回升。我国财政支出增长弹性边际倾向以及由二者决定的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都在1996年停止下降,1997年开始回升,特别是自1998年实行积极财政政策以后,回升速度较快。我国目前的财政支出增长弹性和边际倾向已远远超出美国,这是未来我国财政支出占GDP比重继续增长的重要因素。

第5题:

试述犯罪心理的实质。


正确答案: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那么,这一论断是否适用于犯罪心理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清楚下面两个问题:
一是,犯罪者与一般人有没有区别?
二是,相对于一般心理而言,犯罪心理有什么特殊性。
(一)犯罪者与平常人
首先,犯罪者的智力是正常的犯罪者是被追究了刑事责任的人,也就意味着他与没有责任能力的疯子、傻子不同,他是有行为能力的。研究表明,虽然某些人身上的确存在着某些易于成为犯罪者的倾向如精神病态、染色体偏离、脑电波异常、智力迟滞等。但这些因素与犯罪行为关系并不大,两者之间并没有直接联系
(二)犯罪心理的特殊性犯罪心理是人的心理。
既然是人的心理,就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积极、能动的反映。刚才我们说了,犯罪人的大脑和正常人的大脑是一样的,看来犯罪人和正常人心理的区别就在于他们所处的客观现实不同。
犯罪人所处的客观现实环境可能比较恶劣,他接触的社会阴暗面或者消极的东西较多,因而形成了反社会的个性,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使人犯罪的动机或者情绪、习惯等。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认为,犯罪心理是客观现实中不良因素在人脑中的主观反映,是引起和支配个体实施犯罪行为的心理活动总合。

第6题:

犯罪心理结构类型


正确答案: 指不同犯罪心理结构稳定的具有区别的样式(或模式)。指不同犯罪心理结构稳定的具有区别的样式(或模式)。可以反应不同类型的犯罪所具有的不同犯罪心理状况的特点。

第7题:

犯罪心理结构与个性心理结构的关系是什么?


正确答案:(1)从因素分析角度看,犯罪心理是个性心理结构多种畸变因素的总和,且犯罪行为方式与特点反映其个性特征;
(2)从个体社会化的角度看,犯罪心理结构与不良个性的形成,与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的缺陷相关。

第8题:

试述现代法国刑法的发展变化。


正确答案: (1)颁布了一系列单行法规。作为对近代刑法典的补充;
(2)重新界定了重罪、轻罪、违警罪的界线,扩大了违警罪的适用范围;
(3)规定了若干便于犯人重返社会正常生活的新制度;
(4)1972年规定了服刑期间的监外执行、半自由刑和许可外出等制度;
(5)建立发展了青少年犯罪制度;
(6)以上各项变革体现了二战后刑罚趋于宽缓,制度更为完善以及对罪犯的改造有利于其重返社会的趋势。

第9题:

犯罪心理结构的模式有?


正确答案: ⑴一般模式:
①故意犯罪心理结构;
②稳固的、完全的犯罪心理结构;
③需要型犯罪心理结构;
⑵特殊模式:
①过失犯罪心理结构;
②不稳固、不完全的犯罪心理结构;
③宣泄型犯罪心理结构。

第10题:

试述影响犯罪心理形成的主体因素。


正确答案: 主体因素指与犯罪人形成犯罪心理密切相关的自身因素,是犯罪人犯罪心理赖以形成的生理情况、心理和行为发展水平等因素。
㈠生理因素
1、年龄因素:人的身心发展受年龄因素制约,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由于身心发展的水平不同,社会经历的各异,对犯罪率的高低、犯罪种类和作案手段的选择,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2、性别与犯罪:男性与女性由于性别不同,生理和心理特点也有较大的差异性,这些差异性影响到犯罪心理的形成。
3、神经类型因素:四种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即兴奋型、活泼型、安静型、抑制型
4、异常的生物学因素:对犯罪心理有影响的异常的生物学因素包括
(1)遗传性疾病
(2)精神发育不全(智能低下)
(3)内分泌异常
(4)物质代谢异常
(5)精神障碍
(6)酒精中毒
㈡心理因素
1、认知方面的问题:错误的认识和经验一是认知水平低二是认知内容方面出现偏差
2、消极和不健康的情绪和情感:一是不良情绪、情感积累到一定程度会转化成犯罪心理;
二是由于瞬间产生的不良情绪、情感难以克制,导致激情犯罪的出现
3、不良的意志品质:考察许多人犯罪心理形成的轨迹,与其意志品质薄弱抵制不住外在不良因素的诱惑密切相关。
4、不良的个性倾向性因素: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世界观等。
个性倾向性对心理活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选择性,对事物的不同态度和行为模式上。
(三)行为因素
1、不良的行为习惯如说谎、小偷小摸,如得不到有效的控制,经过反复多次的实施就会使不良心理得以强化和稳固,形成恶习:
2、错误的活动:如阅读黄色书刊、看黄色影视作品、扰乱公共秩序等。
3、不良的行为方式及结果:大部分违法犯罪青少年都是由点滴劣迹发端而走上违法犯罪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