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光物理过程和光化学过程。

题目

简述光物理过程和光化学过程。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光物理过程:激发态物质回到较低能级或激发态过程。包括振动驰豫、内部转变、辐射荧光、系间窜越,辐射磷光、热失活和能量转移。
其中振动驰豫主要是指:在较高能级上的分子,可以通过碰撞释放能量而回到能量较低的振动态的过程。内部转变是指电子从激发单线态回到基态,同时释放热能的过程。激发单线态的电子具有不同振动能级的基态位置,发出紫外或可见光。系间窜跃是电子从激发单线态回到较低的激发单线态轨道,并发生自旋反转的过程。辐射磷光:处于某一时刻状态的分子回到基态,同时释放光能的过程。热失活是指氧、一氧化氮等分子与激发态分子相碰撞,使能量以热的形式耗散。能量转移使指激发态分子与分子相碰撞,使另一个分子成为激发态的过程。
光化学过程:激发态分子通过各种反应生成新物质的过程。光化学过程包括单分子反应(光解、分子内重排、光致异构化),双分子反应(摘取氢和光致聚合)
在某些情况下,化合物在吸收光量子后能够引起分子内重排和异构化反应。而某些羰基化合物容易发生摘氢反应和光致聚合反应。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STM64光物理接口的传输速率为()

A、155M

B、622M

C、2.5G

D、10G


答案:D

第2题:

1901年12月10日首次颁发诺贝尔奖。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是( ),他们致力于研究“原子分子和光物理”。
A.朱棣文 B.塞尔日?阿罗什
C.布莱恩?施密特 D.大卫?维因兰德


答案:B,D
解析:
诺贝尔物理学奖是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而设立的,是诺贝尔奖之一。该奖项旨在奖励那些对人类物理学领域里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是塞尔日?阿罗什和大卫?维因兰德,因此B、D项正确;朱棣文因“发展了用激光冷却和捕获原子的方法”而获得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A项排除;布莱恩?施密特是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因此排除C项。

第3题:

简述学校管理过程和教育过程的关系。


正确答案:

第4题:

简述光化学反应的初级过程和次级过程。


正确答案: 初级过程:化学物种吸收光子由基态形成激发态,以及激发态物种进一步发生的各种过程。
次级过程:初级过程中形成的产物与产物之间,或产物与其他物质之间发生的反应。

第5题:

简述均压过程和意义?


正确答案: 被吹扫后的吸附器内吸附剂再生完成,但吸附器内压力很低,与进料压力的压差太大,不能直接进行吸附,需要先升压。均压过程即是吸附之后的高压吸附器与再生后的低压吸附器进行压力平衡。均压过程中,高压吸附器压力降低,部分杂质脱附后随气流上移,又被上部吸附剂重新吸附,故杂质界面上移。

第6题:

碳氢化合物与空气中的氮氧化物在阳光作用下形成浅蓝色烟雾,被称为光物理烟雾。( )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

第7题:

简述钢的退火过程和作用?


正确答案: 退火是将钢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退火主要用于铸、锻、焊毛坯或半成品零件,作为预备热处理。退火后获得珠光体型组织。退火的主要作用是:软化钢材以利于切削加工;消除内应力以防止工件变形;细化晶粒,改善组织,为零件的最终热处理做好准备。

第8题:

简述德育过程和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区别。


正确答案:
(1)结果不同。德育过程的结果与社会要求相一致,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结果可能与社会要求一致,也可能不一致。
(2)范畴不同。德育过程属于教育活动范畴,思想品德形成过程属于人的素质发展过程。
(3)影响因素不同。在德育过程中,学生主要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在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学生受各种因素影响,包括自发的环境因素。

第9题:

简述土壤的灰化过程和白浆化过程?


正确答案:A.土壤灰化过程主要是在土体的表层(亚表层)SiO2的残留、R2O3及腐殖质淋溶与淀积过程;B.白浆化过程,土壤表土层由于土壤上层滞水而发生的潴育漂洗过程。

第10题:

视网膜光化学反应的作用是使信息(),又经光物理反映使神经节细胞上产生了()


正确答案:放大;光感受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