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污总量监测的采样点位设置,应根据排污单位的生产状况及排水管网设

题目

排污总量监测的采样点位设置,应根据排污单位的生产状况及排水管网设置情况,由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确认。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错误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对环境质量标准的实施监督,一般为()以相应标准进行质量评定。对排放标准的实施监督,往往采用抽样测试检查制度,对排污单位的排污行为以相应标准进行判定。
A.临时采样点
B.固定采样点位、固定频率的例行监测
C.固定频率检测
D.固定采样点定位



答案:B
解析:
对环境质量标准的实施监督,一般为固定采样点位、固定频率的例行监测,以相应标准进行质量评定。对排放标准的实施监督,往往采用抽样测试检查制度,对排污单位的排污行为以相应标准进行判定。


第2题:

监测城市污水应在()处设采样点。

  • A、排污渠道
  • B、进水口
  • C、总排污口
  • D、积蓄污水处

正确答案:B

第3题:

淮河流域排污总量控制计划,应当包括确定的()要求,以及应当实行重点排污控制的区域和重点排污控制区域外的重点排污单位名单等内容。

A、排污总量控制区域

B、排污总量

C、排污削减量

D、排污削减时限


答案:ABCD

第4题:

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监测的采样点的标志内容包括()

  • A、点位名称
  • B、排污去向
  • C、主要污染因子
  • D、编号

正确答案:A,B,C,D

第5题:

如何利用在线监测数据和现场监测数据真实反映排污单位的排污状况?


正确答案: 在污染源监察过程中必须利用在线监测数据和现场监测数据,并借助物料衡算手段真实地弄清排污单位的排污状况。具体方法如下:
首先,必须对排污单位进行污染源识别和解析,主要了解该排污单位的产品种类、原辅材料吨产品的消耗量、生产工艺流程、污染治理工艺过程等。
其次,对排污单位的生产工艺过程进行适当的分析,找出在其生产和污染治理过程中几乎不发生变化的特征物质或元素,如果没有恰当的这类物质或元素,可以在生产或污染治理的源头注入对生产和治理过程无害的示踪物质或元素(或离子),这种示踪物质或元素(或离子)在生产和治理过程不发生变化,如NaCl、Na2SO4、CaCl2等。
最后,在排污口现场监测污染物的排放浓度或排放量,同时监测分析特征物质或元素(示踪物质或离子),并对特征(或示踪)物质或元素进行衡算,若排放特征(或示踪)物质或元素不平衡,则计算出稀释倍数,该排污单位的污染物的排放量应该是现场监测数据乘以特征(或示踪)物质或元素稀释倍数,同时说明该排污单位存在严重的偷排或漏排现象,必须认真地检查出偷排管线,以及核算原废水(液)偷排量,并重新核算污染物的排放量。

第6题:

监测工业废水的一类污染物应在()布点采样。

  • A、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出口处
  • B、排污单位总排污口
  • C、排污渠道
  • D、均可以

正确答案:A

第7题:

布设排污口区沉降物采样点时,可在上游50m处设对照采样点,在排污口下()处布设若干采样点。

  • A、1~5m
  • B、5~10m
  • C、10~50m
  • D、50~1000m

正确答案:D

第8题:

该城镇供水的管网水采样点个数及水质监测时采样点的设置应为


正确答案:D
水质监测采样点的设置应有代表性,应分别在水源取水口、出厂水口和居民经常用水点处。管网水的采样点数,一般按供水人口每两万人设一个点计算,供水人口在20万以下、100万以上时可酌量增减。本题为40万人口,因此设置20个采样点较为合理。

第9题:

《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监测技术规范》(HJ/T92—2002)要求:采样点处必须设置明显标志,标志内容主要包括()等。

  • A、点位名称
  • B、编号
  • C、排污去向
  • D、主要污染因子

正确答案:A,B,C,D

第10题:

排污单位为了确认自行监测的采样频次,要求每个生产周期采样次数不少于

  • A、2次
  • B、3次
  • C、4次
  • D、6次

正确答案:B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