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酚水如何制备?写出两种制备方法

题目

无酚水如何制备?写出两种制备方法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分析下列软膏基质的处方并写出制备方法。


答案:处方:硬脂醇 250g 油相,同时起辅助乳化及稳定作用  
白凡士林 250g 油相,同时防止水分蒸发并留下油膜,利于角质层水合而产生润滑作用  
十二烷基硫酸钠 10g 乳化剂  
丙二醇 120g 保湿剂  
尼泊金甲酯 0.25g 防腐剂  
尼泊金丙酯 0.15g 防腐剂  
蒸馏水 加至 1000g  
制备:取硬脂醇和白凡士林在水浴上融化,加热至75℃,加入预先溶在水中并加热至75℃的其他成分,搅拌至冷凝即得。  

第2题:

无氯水如何制备?


正确答案: 加入亚硫酸钠等还原剂将自来水中的余氯还原为氯离子(以联邻甲苯胺检查不显黄色),再用有缓冲球的全玻蒸馏器进行蒸馏制得。

第3题:

某药物的熔点为133℃,溶于乙醇而几乎不溶于水。 (1)如果选择PVP作为载体材料制备固体分散体,应选择哪种制备方法? (2)请描述具体的制备工艺过程。 (3)请列出至少两种固体分散体的鉴别方法。


正确答案:(1)溶剂法。 (2)将药物和PVP共溶于乙醇溶液中在真空状态下挥发乙醇得固体分散体。 (3)溶出速度测定DSCx—ray红外光谱法等。
溶剂法。(2)将药物和PVP共溶于乙醇溶液中,在真空状态下挥发乙醇,得固体分散体。(3)溶出速度测定,DSC,x—ray,红外光谱法等。

第4题:

怎样制备“无钠水”?


正确答案: 制备“无钠水”时,可将蒸馏水依次通过阳离子交换树脂、阴离子交换树脂和阴阳离子交换树脂组成的混床,最后出水电导率值小于或等于0.08μS/cm,用pNa法测定[Na]<2μg/L。

第5题:

简述无砷水的制备方法。


正确答案:一般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多能达到基本无砷的要求。应注意避免使用软质玻璃(钠钙玻璃)制成的蒸馏器、树脂管和贮水瓶。进行痕量砷的分析时,须使用石英蒸馏器或聚乙烯的树脂管和贮水桶。

第6题:

如何制备无酚蒸馏水?


正确答案: ①加碱蒸馏法:加入氢氧化钠至水的PH值>11,使水中酚生成不挥发的酚钠后进行蒸馏制得无酚水;
②活碳吸附法:将粒状活碳加热至150~170℃烘烤两小时以上进行活化,放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后,装入予先盛有少量水的层折柱中,使蒸馏水或去离子水缓慢通过栏床,一般以每分钟处理100毫升水为宜。可制得碳料粒表现容积一千倍的无酚蒸馏水。

第7题:

简述无酚水的活性炭吸附制备方法。


正确答案:将粒状活性炭在150~170℃下烘烤2h以上,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装入预先盛有少量水(避免炭粒间存留气泡)的层析柱中,使蒸馏水或去离子水缓慢通过柱床,按柱容量大小调节其流速,以不超过100ml/min为宜。开始流出的水(略多于装柱时预先加入的水量)须再次返回柱中,然后正式收集。

第8题:

分析下列处方并写出下列软膏基质的制备方法。


答案:处方:硬脂酸甘油酯 35g 油相  
硬脂酸 120g 油相  
液体石蜡 60g 油相,调节稠度 
白凡士林 10g 油相  
羊毛脂 50g 油相,调节吸湿性  
三乙醇胺 4g 水相,部分与硬脂酸形成有机皂其乳化作用  
尼泊金乙酯 1g 防腐剂  
蒸馏水 加之 1000g  
将油相成分(硬脂酸甘油酯,硬脂酸,液体石蜡,白凡士林,羊毛脂)与水相成分(三乙醇胺,尼泊金乙酯溶于蒸馏水中)分别加热至80℃,将熔融的油相加入水中,搅拌,制成O/W型乳剂基质。 

第9题:

试写出固体废物浸出液的制备方法。


正确答案: 称取100g干基试样,置于浸出容器中加水1L(包括试样的含水量),将瓶子垂直固定在振荡器上,振荡频率110±10次/min,振幅为40mm,在室温下振荡8h,静置16h,通过过滤装置分离固液相,过滤液于合适条件下贮存。

第10题:

冷沉淀凝血因子制备有哪些方法?对于制备的原料有什么要求?每个方法的如何操作?


正确答案:冷沉淀凝血因子制备主要有离心法和虹吸法,
用于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的起始血液为新鲜冰冻血浆。
各个方法操作过程:
离心法
(1)取出待制备冷沉淀的新鲜冰冻血浆,置4±2℃冰箱中过夜融化或在4±2℃水浴装置中融化。
(2)当血浆基本融化时,取出血浆,在4±2℃的环境下重离心。3)将大部分上层血浆移至空袋,制成冰冻血浆。将留下的20~30ml血浆与沉淀物混合,制成冷沉淀凝血因子。
虹吸法
(1)将新鲜冰冻血浆袋置于4±2℃水浴装置中,另一空袋悬于水浴箱外,位置低于血浆袋,两袋之间形成一定的高度落差。
(2)血浆融化后,随时被虹吸至空袋中,当融化至剩下40~50ml血浆与沉淀物时,闭合导管,阻断虹吸。将血浆与沉淀物混合,制成冷沉淀凝血因子。将冰冻血浆袋和冷沉淀凝血因子袋热合断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