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的生物脱氮的原理有哪几种?简述之。

题目

污水的生物脱氮的原理有哪几种?简述之。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污水中的氮主要以什么形式存在,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可分为几个层次?


正确答案:污水中的氮主要以:氨氮、有机氮、亚硝酸盐及硝酸盐形式存在。 可分为:(1)去除有机氮和氨氮(2)去除总氮、包括有机氮和氨所为及硝酸盐 (3)去除磷、包括有机磷和无机磷酸盐(4)去除有机氮和氨氮,并去除磷 (5)去除总氮和磷,即完全的脱氮除磷

第2题:

解释生物脱氮原理。


正确答案: (1)有机态的氮在氨化菌的作用下发生氨化反应转化成氨态氮。(2)氨态氮在亚硝化菌的作用下转化成亚硝酸氮,亚硝酸氮在硝化菌的作用下转化成硝酸氮,此为硝化反应。以上反应在好氧的条件下进行且菌种均为自养菌。(3)硝酸氮在反硝化菌的作用下发生硝化反应转化成N2,并放入空气中。
此反应为厌氧状态下,并且菌种属于异养菌。

第3题:

简述污水脱氮的基本原理?


本题答案:基本原理是在好氧条件下通过硝化反应先将氨氮氧化为硝酸盐,再通过缺氧条件下(溶解氧不存在或浓度很低)的反硝化反应将硝酸盐异化还原成气态氮从水中除去。因此所有的生物脱氮工艺都包含缺氧段(池)和好氧段(池)。

第4题:

简述好氧生物和厌氧生物处理有机污水的原理和适用条件。


正确答案: 好氧原理:好氧生物处理是在有游离氧(分子氧)存在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降解有机物,使其稳定、无害化的处理方法。微生物利用废水中存在的有机污染物(以溶解状与胶体状的为主),作为营养源进行好氧代谢。
好氧使用条件:目前对中、低浓度的有机废水,或者说BOD浓度小于500mg/L的有机废水,基本上采用好氧生物处理法。
厌氧原理:厌氧废水生物处理是一种低成本的废水处理技术,是把废水的处理与能源的回收利用相结合的一种技术。分为水解、酸化、产氢产甲烷、产甲烷阶段。
厌氧使用条件:对于有机污泥和高浓度有机废水(一般B005≥2000mg/L)可采用厌氧生物处理法。

第5题:

简述脱氮除磷的原理


正确答案: 脱氮原理:先硝化,再反硝化,使其中的的氮元素变成氮气。
除磷:无水中部分磷可作为微生物的营养物质被细胞同化吸收,转化为固态而被除去。在碱性条件下磷酸根可与钙离子生成磷灰石,因而可向废水中投加石灰乳沉淀除磷。

第6题:

总氮包括哪几种形式的氮?它们和污水处理有什么关系?


正确答案: 总氮包括有机氮、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在污水处理中,有机氮经微生物分解为氨氮,氨氮在氧的作用下转化为亚硝酸盐氮,亚硝酸盐在充足的条件下转化为硝酸盐氮。

第7题:

试述A2/O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工艺流程和脱氮除磷的原理。


正确答案: A2/O工艺流程图如下:
进水→厌氧→缺氧→好氧→沉淀池→排放
A2/O工艺脱氮除磷原理:废水在首段厌氧池主要进行磷的释放,使污水中P的浓度升高,溶解性有机物被细胞吸收而使污水中BOD5浓度下降;另外NH3—N因细胞的合成而被去除一部分,使污水中NH3—N浓度下降,但NO3--N含量没有变化。
在缺氧池中,反硝化菌利用污水中的有机物作碳源,将回流混合液中带入的大量NO3--N和NO2--N还原为N2释放至空气中,因此BOD5浓度继续下降,NOx--N浓度大幅度下降,而磷的含量变化很小。
在好氧池中,有机物被微生物生化降解,而继续下降;有机氮被氨化继而被硝化,使NH3—N浓度显著下降,但随着硝化过程使NO3--N浓度增加,而P随着聚磷菌的过量摄取,也以较快的速率下降。
所以,A2/O工艺可以同时完成有机物的去除、硝化脱氮、磷的过量摄取而被去除等功能,脱氮的前提使NH3—N应完全硝化,好氧池能完成这一功能,缺氧池这完成脱氮功能。厌氧池和好氧池粘合完成除磷功能。

第8题:

邯郸东污水处理厂采用三沟式氧化沟处理城市污水,具有( )功能。

A.脱氮除磷

B.有机物氧化

C.生物反硝化脱氮

D.生物硝化


正确答案:BCD

第9题:

污水生物脱氮技术必须满足哪些条件?说明各种生物脱氮工艺的适用条件。


正确答案:生物脱氮技术必须满足的条件:
①硝化过程DO不低于0.5mg/L;
②反硝化过程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污水中应含有充足的电子供体;二是厌氧或缺氧条件;
③反硝化适宜温度为15~30℃,适宜的pH范围是,7.0~7.5,DO应严格控制在0.5mg/L以下。
④当BOD5与总氮比在1~3时,硝化细菌比例较高,此种条件下的好氧处理相当于单独的硝化处理;
二段工艺适于BOD5与总氮比小于3的废水,而三段工艺适于此比值大于5的废水。

第10题:

简述生物脱氮的原理。


正确答案: 废水采用生物脱氮的原理即先将废水中有机氮转化为氨氮,然后通过硝化反应将氨氮转化为硝态氨,在通过反硝化反应将硝态氨还原成气态氮从水中逸出,从而达到从废水中脱氮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