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相关系数时,相关的两个变量是对等的关系。

题目

计算相关系数时,相关的两个变量是对等的关系。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直线相关分析的特点是( )。

A.两个变量具有对等关系

B.只能算出一个相关系数其数值大小反映两个变量间相关的密切程度

C.相关系数有正负号

D.相关的两个变量都是随机的


正确答案:ABCD

第2题:

下列关于相关系数的描述正确的是()。

A:相关系数是度量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的指标
B:若两个变量的相关系数等于1,表示两个变量完全正线性相关
C:进行资产组合配置时,相关系数越大,分散风险的效果越好
D:相关系数绝对值越大,表明两个变量的相关程度越弱
E:分散风险效果最好的情况是投资组合的相关系数等于-

答案:A,B,E
解析:
相关系数是度量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的指标,且相关系数的值介于-1和1之间,大于0为正相关,小于0为负相关,且绝对值越大,关联程度越强。对于资产组合的配置,相关系数等于-1,即完全负线性相关是分散风险效果最好的组合。

第3题:

在复相关分析中,为了排除其他变量的影响而单独反映两个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需要计算( )。

A.简单相关系数

B.复相关系数

C.偏相关系数

D.回归系数


正确答案:C

第4题:

计算相关系数的两个变量都是随机变量。

A

B



第5题:

分析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通常通过观察变量之间的散点图和求解相关系数的大小来度量变量之间线性关系的相关程度,若相关系数是根据总体全部数据计算出来的。一般称为( )。

A. 总体相关系数
B. 相对相关系数
C. 样本相关系数
D. 绝对相关系数

答案:A
解析:
相关系数分为总体相关系数和样本相关系数。若相关系数是根据总体全部数据计算出来的。称为总体相关系数,记为p;根据样本数据计算出来的,称为样本相关系数,简称相关系数,记为r。

第6题:

相关系数为+1时,说明两变量安全相关,相关系数为-1时,说明两个变量不相关。()


答案:(×)

第7题:

关于相关系数的描述正确的是

A.相关系数的取值在-1. 00到+1.00之间,常用小数形式表示
B.仅从相关系数值的大小来看,相关系数值越大,表示相关程度越密切
C.当两个变量的相关系数达到1时,说明一个变量决定另一变量的大小
D.两个变量的相关系数值是两个变量共变的比例

答案:A
解析:
相关系数的取值在-1.00到+1.00之间,它是一个比率,常用小数形式表示。在不考虑样本量的大小、变量之间是否是线性关系等因素的情况下,仅从相关系数值的大小来看,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大,表示相关程度越密切。当相关系数是正值时,表示的是正相关,是负值时,表示的是负相关。相关系数的大小仅能表示两个变量的关联程度,不能表明两个变量是否具有因果关系。相关系数的平方而不是相关系数本身可篇释两个变量共变的比例。

第8题:

关于相关系数描述正确的是

A.相关系数的取值在一1.00到+1.00之间,常用小数形式表示

B.仅从相关系数值的大小来看,相关系数值越大,表示相关程度越密切

C.当两个变量的相关系数达到1时,说明一个变量决定另一变量的大小

D.两个变量的相关系数值是两个变量共变的比例


正确答案:A
本题考查的是相关系数。相关系数的取值在一1.00到+1.00之间,它是一个比率,常用小数形式表示。在不考虑样本量的大小、变量之间是否是线性关系等因素的情况下,仅从相关系数值的大小来看,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大,表示相关程度越密切。当相关系数是正值时,表示的是正相关,是负值时,表示的是负相关。相关系数的大小仅能表示两个变量的关联程度,不能表明两个变量是否具有因果关系。相关系数的平方而不是相关系数本身可解释两个变量共变的比例。因此本题选A。

第9题:

分析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通常通过观察变量之间的散点图和求解相关系数的大小来度量变量之间线性关系的相关程度,若相关系数是根据总体全部数据计算出来的。一般称为( )。

A、总体相关系数
B、相对相关系数
C、样本相关系数
D、绝对相关系数

答案:A
解析:
相关系数分为总体相关系数和样本相关系数。若相关系数是根据总体全部数据计算出来的。称为总体相关系数,记为p;根据样本数据计算出来的,称为样本相关系数,简称相关系数,记为r。

第10题:

相关分析特点有()。

A两变量不是对等的

B两变量只能算出一个相关系数

C相关系数有正负号

D两变量都是随机的

E相关系数的绝对值介于0和1之间


B,C,D,E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