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错:为便于锻件脱模,在平行于分模面的锻件表面留有的斜度称为模锻斜度。
第1题:
模锻斜度的作用是保证锻后锻件能顺利的从模膛中取出。()
第2题:
锻压机上设置了上下顶出装置,提高了锻件的出模能力,因此可锻造小或者无模锻斜度的锻件。()
第3题:
模锻件表面的局部缺陷的产生原因主要是由于模膛的局部变形引起的。()
第4题:
模锻时,为了便于从模膛内取出锻件,锻件在垂直于分模面的表面应留有一定的斜度,这称为锻模斜度。
第5题:
锤上模锻一般按()来确定飞边槽尺寸。
第6题:
因多向模锻的凹模一般为可分式模具,且锻件易出模,但模锻斜度不可缺少,一般取1-3°()
第7题:
多向模锻件分模面的位置应尽量达到使锻件相对于分模面对称的要求。()
第8题:
胎模锻件的分模面位置的选择原则是保证锻件能便于锻造中成形。()
第9题:
模锻件上必须有模锻斜度,这是为了()
第10题:
模锻件上与分模面垂直的非加工表面,应设计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