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片吸虫寄生在牛羊的肺中,引起的牛羊寄生虫病。

题目

肝片吸虫寄生在牛羊的肺中,引起的牛羊寄生虫病。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错误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牛羊肝片吸虫病的感染途径为()。

  • A、接触感染
  • B、经节肢动物传播
  • C、经口感染
  • D、经胎盘感染
  • E、自身感染

正确答案:C

第2题:

简述牛羊肝片吸虫的生活史。


正确答案: ①成虫寄生在终末宿主牛羊胆管内,产卵随胆汁进入肠腔,经粪便,排出体外;
②在适宜条件下,经10—25天孵化出毛蚴并浮于水面;
③钻入中间宿主淡水螺内,经胞蚴、雷蚴、尾蚴,尾蚴离开螺体附着于水生植物上发育为囊蚴;
④牛羊吃草或饮水师吞食了囊蚴而被感染;
⑤幼虫穿过肠壁,经肝表面钻入肝内胆管发育成熟。

第3题:

肝片形吸虫对牛羊等动物的感染性阶段是:( )。

A、囊蚴

B、尾蚴

C、霄蚴

D、胞蚴

E、毛蚴


参考答案A

第4题:

简述牛羊肝片吸虫病的生活史及控制措施。


正确答案:肝片吸虫的终末宿主主要为反刍动物。中间宿主为椎实螺科的淡水螺。虫卵爱适宜的温度(25~26℃)、氧气和水分及光线条件下,约经10~20天,孵化出毛蚴在水中游动,遇到适宜的中间宿主即钻入其体内。毛蚴在螺体内,经无性繁殖,发育为胞蚴、母雷蚴、子雷蚴和尾蚴几个阶段,最后尾蚴逸出螺体,这一过程约需35~50天。侵入螺体内的一个毛蚴经无性繁殖可以发育形成数百个甚至上千个尾蚴。尾蚴在水中游动,在水中或附着在水生职务上脱掉尾部,形成囊蚴。终末宿主饮水或吃草时,连同囊蚴一起吞食而遭感染。囊蚴在十二指肠脱囊,一部分童虫穿过肠壁,到达腹腔,由肝包膜进入到肝脏,经移行到达胆管。另一部分童虫钻入肠粘膜,经肠系膜静脉进入肝脏。牛羊自吞食囊蚴到发育为成虫(粪便内查到虫卵)约需2~3个月,成虫的寄生期限为3~5年。
治疗肝片吸虫病,应在早期诊断的基础上及时治疗患病家畜,方能取得较好的效果。目前常用的药物有硝氯酚、丙硫眯唑、溴酚磷、三氯苯唑、碘硝晴酚等。
应根据该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制定出适合于地区的有效的综合性预防措施。
首先是预防性的定期驱虫。对急性病例,可在夏、秋季选用肝蛭净等对童虫效果好的药物。针对慢性病例,北方全年可进行两次驱虫,第一次在冬末春初,由舍饲转为放牧之前进行,第二次在秋末冬初,有放牧转为舍饲之前进行。大面积的预防驱虫,应统一时间和地点,对于驱虫后的家畜粪便可应用堆积发酵法杀死其中的病原,以免污染环境。利用这种方法在1~2周内,不仅可以杀死片形吸虫卵,而且对其它寄生蠕虫卵和幼虫亦可杀灭。南方终年放牧,每年可进行3次驱虫。
其次应采取措施消灭中间宿主椎实螺。大量养殖水禽,用以消灭螺类;亦可采用化学灭螺法,如从每年的3~5月份,气候转暖,螺类可视活动起,利用1:50000的硫酸酮或氨水,2.5mg/L的血防67,或在草地上小范围的死水内用生石灰等。
第三是采取有效措施防治牛、羊、骆驼感染囊蚴。不要在低洼、潮湿、多囊蚴的地方放牧;在牧区有条件的地方,实行划地轮牧,可将牧地划分为4块,每月一块(从3~11月),这样间隔3月方能轮牧一次(从片形吸虫卵发育到囊蚴一般约需55~75天),就可以大大降低牛羊感染的机会;保持牛羊的饮水和饲草水生,不要饮用停滞不流的沟渠、池塘有椎实螺及那囊蚴滋生的水(应灭螺后饮用),最好饮用井水或质量好的流水,将低洼潮湿地的牧草割后晒干再喂牛羊等。

第5题:

血吸虫寄生于牛羊()

  • A、大肠
  • B、胰腺
  • C、肠系膜静脉和门静脉
  • D、心脏

正确答案:C

第6题:

牛羊屠宰产品品质是指()

  • A、牛羊屠宰产品的新鲜度
  • B、牛羊屠宰产品的卫生质量和感官性状
  • C、牛羊屠宰产品是否有疫病
  • D、牛羊屠宰产品是否注水注胶

正确答案:B

第7题:

双腔吸虫寄生于牛羊等反刍动物的胰管中。


正确答案:错误

第8题:

肝片形吸虫对牛羊等动物的感染性阶段是

A.囊蚴

B.尾蚴

C.雷蚴

D.胞蚴

E.毛蚴


正确答案:A

第9题:

大片吸虫寄生在牛羊的肝实质部位。


正确答案:错误

第10题:

矛形双腔吸虫寄生于牛羊胆管,而阔盘吸虫寄生于牛羊胰管。


正确答案: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