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小组进行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

题目

某小组进行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盐酸和酒精混合液主要起固定作用
  • B、碱性染料吡罗红(派洛宁)可用于染色体染色
  • C、观察到分裂末期细胞内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
  • D、细胞内染色体的存在状态可作为判断有丝分裂各时期的依据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高中生物《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复习细胞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的形态特点,并讲解在高等植物体内,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芽尖等分生区细胞,并提问:分生区细胞具有什么特点?(排列紧密,细胞多呈规则的几何图形。)
引发学生思考:要想观察到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形态变化,都需要进行什么操作呢?进而引出课题。
(二)新课教学
1.观看视频:
在正式进行操作之前,多媒体播放一下根尖分生组织细胞装片的制作过程。提出问题:整个实验过程分为几个步骤?在这些步骤中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取材→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
2.逐步剖析:
取材之后,讲解解离的目的,并提问:如果不解离会怎么样?(细胞将会重叠在一起,看不清。)
请学生结合着教材,说出解离试剂、解离时间及注意事项。
(由盐酸和酒精按1:1比例混合得到的解离液,解离的时间3~5分钟,解离时间过短,解离不充分,解离时间过长会导致解离过度,可能会破坏细胞的结构。)
接着提问:解离后的细胞是活细胞还是死细胞?在高倍显微镜下能否看见一个细胞由分裂期发育为下一个分裂间期的连续过程呢?
(解离液中有盐酸,会把细胞杀死,在显微镜下只能观察到该细胞停留在死亡的那个分裂状态。)
接着讲解解离之后需要用清水进行漂洗10分钟,防止解离过度。并带领学生结合化学知识得到漂洗目的:解离液是酸性的,而染色时是用碱性染料,所以如果不漂洗,也不利于后续的着色。
最后的制片,为了进一步防止细胞出现重叠现象,使细胞分散开,带领学生回忆视频中实验员老师是如何操作的步骤,再给大家演示制片步骤。
3.进行操作:
组织学生以生物学小组的形式制备出根尖分生组织的装片,并观察在分生组织中,能观察到细胞分裂的哪些时期?在这些时期中,染色体是什么形态?在观察的过程中,将表格补充完整。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实验结束后提出问题:观察时,最容易辨别的是哪个时期?还有哪些发现?那说明了什么?
(观察到了前中后末各个时期,只不过量很少,大部分细胞都处于分类间期。该实验结果验证了之前学到的间期时间远远长于分裂期的时间。)
(三)小结作业
教师总结本节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课下上网搜集其他植物细胞或者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图片,下节课分享。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简述制作洋葱根尖有丝分裂组织装片的步骤。
2.针对本节课,你的重难点是什么?


答案:
解析:
1.
取材→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
2.
重点:制作根尖有丝分裂的装片;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识别不同时期的时间长短。
难点:制作根尖有丝分裂的装片。

第2题:

下列有关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可用西瓜汁做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的实验
B.可用洋葱紫色鳞片叶内表皮做质壁分离实验
C.细胞内的DNA可以被吡罗红染成红色,从而可以观察到其在细胞中的分布
D.根尖分生区细胞内的染色体经龙胆紫染色后,可以观察到其在有丝分裂各时期中的形态特点

答案:D
解析:
【知识点】本题考查实验的材料、染色剂。 【答案】D。
【解析】西瓜汁有颜色,会影响实验,A项错误;洋葱紫色鳞片叶内表皮是无色的,不利于质壁分离实验的观察,B项错误;吡罗红能使RNA染成红色,C项错误。故选D。

第3题:

采用洋葱根尖纵切片来观察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在( )易找到处于分裂期的细胞。

A.根冠

B.分生区

C.伸长区

D.成熟区


正确答案:B

第4题:

下列对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制片流程为解离一染色一漂洗一制片
B.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专一性作用时,可用碘液代替斐林试剂进行鉴定
C.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实验结果表明,叶绿素b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低
D.健那绿可以使活细胞中的叶绿素呈现蓝绿色

答案:C
解析: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制片流程为解离一漂洗一染色一制片,先漂洗,防止解离液对染色产生影响,故A错误。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作用的专一性时,应用斐林试剂进行鉴定。因淀粉酶将淀粉水解,用碘液鉴定时,两组实验现象一致,不能说明淀粉酶对蔗糖是否起作用,所以不能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进行鉴定,故B错误。健那绿是专一性的线粒体活细胞染料,能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故D错误。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实验结果,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b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二宽),故C正确。

第5题:

剪取不同长度的某植物根尖进行“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某同学观察并统计的数据如下表。



在所观察的细胞中,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没有细胞处于分裂间期
B.编号3中大多数细胞已进入了细胞分裂期
C.编号1中没有细胞完成有丝分裂的全部过程
D.编号2最有利于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各个时期

答案:D
解析:
总细胞数目远大于分裂期细胞数目,剩下的没有统计的就是处于间期的细胞,A、B项错误;没有观察到并不意味着没有细胞完成全部过程,C错误;编号1中没有看到处于中、后、末期的细胞,证明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目少,不利于观察。而比较编号2和3,在细胞总数相差不多下,编号2中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多余编号3的,所以编号2更有利于观察。

第6题:

剪取不同长度的某植物根尖进行“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某同学观察并统计的数据如下表。

在所观察的细胞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没有细胞处于分裂间期
B.编号3中大多数细胞已进入了细胞分裂期
C.编号1中没有细胞完成有丝分裂的全部过程
D.编号2最有利干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各个时期

答案:D
解析:
知识点: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相关知识。编号1中没有看到处丁中、后、末期的细胞,证明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目少,不利于观察。而比较编号2和3,在细胞总数相差不多的情况下,编号2中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多于编号3,所以编号2更有利于观察,D项正确。

A、B项:所观察的总细胞数目远大于分裂期细胞数目,剩下的没有统计的就是处于间期的细胞,A、B两项错误。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没有观察到并不意味着没有细胞完成全部过程,有可能它们已完成分裂过释后正处于间期,所以表中没有统计到,C项错误。与题干不符,排除。

第7题:

选择正确的实验试剂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能够与所用试剂对应的是()。

A.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0.5g/m1的蔗糖溶液
B.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BTB(溴代麝香草酚蓝)溶液
C.叶绿体色素的分离——无水乙醇
D.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中染色体行为——苏丹Ⅲ染液

答案:B
解析:
0.5g/ml的蔗糖溶液能够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现象,但是其浓度较大,使细胞失水过多死亡,不能观察到细胞质壁分离复原的现象,应选择质量浓度为O.3g/ml的蔗糖溶液,A错误。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可以由BTB(溴代麝香草酚蓝)溶液检测,故B正确。C选项.无水乙醇用来提取植物组织叶绿素,叶绿体色素的分离在层析液中进行,层析液主要是石油醚、丙酮和苯的混合物,C错误。苏丹Ⅲ染液使脂肪着色,而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染色剂应用紫色龙胆紫,D错误。

第8题:

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观察实验中用的染料是( )。

A.碘-碘化钾溶液

B.中性红溶液

C.固绿染液

D.醋酸洋红染液


正确答案:D

第9题:

选择正确的实验试剂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能够与所用试剂对应的是( )。

A.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0.5 g/mL的蔗糖溶液
B.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BTB(溴代麝香草酚蓝)溶液
C.叶绿体色素的分离——无水乙醇
D.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中染色体行为——苏丹Ⅲ染液

答案:B
解析:
0.5g/mL的蔗糖溶液能够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现象,但是其浓度较大,使细胞失水过多死亡,不能观察到细胞质壁分离复原的现象,应选择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A错误。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可以由BTB(溴代麝香草酚蓝)溶液检测,故B正确。C选项,无水乙醇用来提取植物组织叶绿素,叶绿体色素的分离在层析液中进行,层析液主要是石油醚,丙酮和苯的混合物,C错误。苏丹Ⅲ染液使脂肪着色,而染色体主要是蛋白质和DNA组成,染色剂应用紫色龙胆紫,D错误。

第10题:

某兴趣小组探究植物细胞失水量与外界溶液浓度的关系,选用紫色洋葱鳞片外表皮作为实验材料,进行以下实验:
①撕取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分别在0.2g/mL、0.3g/mL、0.4g/mL的蔗糖溶液中浸泡一段时间。
②取出材料,分别制成1、2、3号临时装片。
③显微观察,选取视野中多个细胞,测量A、B长度(如下图所示),分别计算三种浓度下的B/A平均值。

请回答:
(1)图中A表示植物细胞长度,B表示_____长度。
(2)该实验若改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作为材料,则观察效果不佳,为什么?
(3)该实验能否改用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进行探究,为什么?
(4)上述实验测得0.2g/m1、0.3g/m1、0.4g/m1的蔗糖溶液对应的B/A平均值分别为0.9、0.7、0.6,该小组据此得出结论:植物细胞失水量随外界溶液浓度增大而增多。该结论并不可靠。请从实验设计的角度说明理由。(不考虑蔗糖溶液用量、材料浸泡时间及实验重复次数)


答案:
解析:
(1)原生质体(2)因为内表皮不含色素,发生质壁分离时不容易观察。 (3)不能,因为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没有成熟的大液泡,无法用来观察质壁分离现象。
(4)该实验所设定的蔗糖溶液浓度分组太少,不具有足够的说服力,应多设定几个梯度,比如0.5g/mL、0.6g/mL、0.7g/mL等。
(1)质壁分离实验的原理是把成熟的植物细胞放置在某些对细胞无毒害的物质溶液中,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子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使原生质层和细胞壁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也就是逐渐发生了质壁分离。A表示植物细胞长度,细胞中央为大液泡,细胞在一定浓度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B表示原生质体长度。
(2)、(3)质壁分离实验最常用的实验材料是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其紫色大液泡十分明显,能方便地观察到质壁分离及复原的过程。本实验所选择材料都必须是活细胞,因为只有活细胞的原生质层才具有选择透过性,否则将不会出现质壁分离和复原的现象。成熟植物细胞才有大液泡,且实验现象要明显,故紫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和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都不是理想的实验材料。
(4)探究实验的原则之一是平行重复原则,即控制某种因素的变化幅度,在同样条件下重复实验,观察其对实验结果影响的程度。一般认为重复5次以上的实验才具有较高的可信度。故题干中实验只有三项数据,说服力度不够,应再多设计几个浓度梯度。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