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致知”来源于《礼记•中庸》,“格”的意思是感通

题目

“格物致知”来源于《礼记•中庸》,“格”的意思是感通;而“格物穷理”是朱熹提出来的。()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格物致知”一词出自()。

  • A、《中庸》
  • B、《论语》
  • C、《孟子》
  • D、《大学》

正确答案:D

第2题:

对格物致知的“格”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本义是“来”
  • B、“格也”即“至也”
  • C、“格”和“至”是典型的施受同词
  • D、仅是“克服”的意思

正确答案:D

第3题:

“四书”是指( )。

A、《诗经》《尚书》《礼记》《论语》

B、《诗经》《尚书》《中庸》《论语》

C、《诗经》《中庸》《礼记》《论语》

D、《孟子》《中庸》《大学》《论语》


【答案】D
【解析】“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包括:《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第4题:

凡事豫则立,()。(《礼记·中庸》)


正确答案:不豫则废

第5题:

“慎独”最早来源于()和《中庸》,“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 A、《史记》
  • B、《大学》
  • C、《论语·为政》
  • D、《礼记》

正确答案:B

第6题:

“天下为公”出自()。

  • A、《礼记.礼运》
  • B、《礼记.大学》
  • C、《礼记.中庸》
  • D、《论语.为政》

正确答案:A

第7题:

“慎独”最早见于《礼记·大学》和《礼记·中庸》


正确答案:正确

第8题:

通过阅读《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你认为《礼记·大学》里“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什么?传统的中国教育为什么不重视真正的“格物”?


正确答案: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致知,获得知识。“格物致知”是说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的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第9题:

“慎独”一词出自()

  • A、《礼记?礼运》 
  • B、《礼记?中庸》 
  • C、《大学》 
  • D、《春秋》

正确答案:B

第10题: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中的“中庸”的意思是()。

  • A、中庸:就是中规中矩的道理,或者“中庸”就是调和、折中的意思。
  • B、中庸:就是关于做事做人的一般常理,或者“中庸”就是不左不右的意思。
  • C、中庸:就是关于心理平衡地做事的常理,或者“中庸”就是中正、中行的意思。
  • D、中庸:就是关于恰到好处的常理,或者“中庸”就是用中、中行的意思。

正确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