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波长为650nm之红色光作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已知狭缝相距10<

题目

用波长为650nm之红色光作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已知狭缝相距10-4m从屏幕上量得相邻亮条纹间距为1cm,则狭缝到屏幕间距为()m。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1.5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从一狭缝射出的单色光经过两个平行狭缝而照射到120cm远的幕上,若此两狭缝相距为0.2mm,幕上所产生的干涉条纹中两相邻亮纹间距离为3.60mm,则此单色光的波长为()mm


正确答案:6.00×10-4

第2题:

在杨氏双缝实验中,若用白光作光源,则干涉条纹的情况为()。

  • A、中央明纹是白色的
  • B、红光条纹较密
  • C、紫光条纹间距较大
  • D、干涉条纹为白色

正确答案:A

第3题:

在杨氏双缝实验中,若用白光作光源,则干涉条纹的情况为( )。

A.中央明纹是白色的
B.红光条纹较密
C.紫光条纹间距较大
D.干涉条纹为白色

答案:A
解析:
以白光入射,除中央条纹为白色外,两侧的干涉条纹将按波长从中间向两侧对称排列,根据Δx=fλ/a,同一级光栅光谱中,偏离中央明纹最远的是波长最长的光即红光,条纹间距最大的也是红光。

第4题:

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缝距为d,缝屏距为D,入射光的强度为I0,波长为λ,则观察屏上相邻明条纹的距离为()


正确答案:λD/d

第5题:

在杨氏双缝实验中,若用白光作光源,干涉条纹的情况为()

  • A、中央明纹是白色的
  • B、红光条纹较密
  • C、紫光条纹间距较大
  • D、干涉条纹为白色

正确答案:A

第6题:

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缝距为d,缝屏距为D,屏上干涉条纹的间距为Δy。现将缝距减小一半,则干涉条纹的间距为()


正确答案:2Δy

第7题:

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用一薄云母片盖住实验装置的上缝,则屏上的干涉条纹要向()移动,干涉条纹的间距()


正确答案:上移;不变

第8题:

在杨氏双缝实验中,如果光源到两狭缝的距离不相等,则:()

  • A、无干涉条纹;
  • B、条纹间距增大;
  • C、条纹间距减小;
  • D、各条纹平移一定距离。

正确答案:D

第9题:

试论述干涉与衍射的区别和联系,试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加以说明


正确答案: (1)区别:干涉包括两种以上因素互相影响,形成相长相消现象上研究相干光波之间的叠加而引起的光强重新分布的问题。衍射指的是传播不符合几何光学规律的现象。既然衍射光线不按几何规律传播,那么它的光强必然会重新分布,由惠更斯-----菲涅尔原理可知,衍射可看作是无限多个相干光波的叠加。
(2)联系:
这又涉及到干涉的概念。因此,绝对没有单纯的干涉或衍射现象。它们之间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它们代表了光波性质的两个方面,在绝大部分显示光的波动性的现象中,干涉和衍射现象是共有的。
(3)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入射光入射到双缝,就单缝而言,实际上是一个衍射问题,但各次波的相干叠加又是干涉问题。而双缝间的相干叠加是一个干涉问题。所以说,杨氏双缝实验是干涉和衍射的综合问题。

第10题:

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缝距为d,缝屏距为D,波长为λ,屏上任意一点p到屏中心p0点的距离为y,则从双缝所发光波到达p点的相位差为()


正确答案:2π/λ·dy/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