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体在低于某特定温度时,电阻突然降低为0的现象,称为()。
第1题:
第2题:
闪发是当液体压力突然降低并低于该温度下液体汽化压力时,液体迅速()的现象。
第3题:
(15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材料的电阻率ρ随温度变化的规律为ρ=ρ0(1+at),其中α称为电阻温度系数,ρ0是材料在t=0 ℃时的电阻率.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α是与温度无关的常数。金属的电阻一般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具有正温度系数;而某些非金属如碳等则相反,具有负温数系数.利用具有正负温度系数的两种材料的互补特性,可制成阻值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不随温度变化的电阻.已知:在0 ℃时,铜的电阻率为1.7×10 –8 Ω?m,碳的电阻率为3.5×10 -5Ω?m,附近,在0 ℃时,.铜的电阻温度系数为3.9×10 –3 ℃-1,碳的电阻温度系数为-5.0×10-4℃-1.将横截面积相同的碳棒与铜棒串接成长1.0 m的导体,要求其电阻在0 ℃附近不随温度变化,求所需碳棒的长度(忽略碳棒和铜棒的尺寸随温度的变化).
第4题:
导体在极低温度下电阻消失的现象称为超导电性(或超导、超导现象)。现在()就是根据这个道理研制的。
第5题:
某些材料在()情况下电阻突然减小为零,这种性质称为超导性,具有超导性的物体称为超导体。
第6题:
导体两端电压为0时,导体的电阻也为0。()
第7题:
温度升高时,导体的电阻随之增加,此类导体的电阻温度系数为()。
第8题:
A、降低
B、减小
C、增大
D、不变
第9题:
热电阻温度计的电阻材料为半导体时,其温度升高,阻值则降低。
第10题:
在温度不变时导体的电阻和导体的长度成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