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王充对人性和教育作用的论述。
第1题:
A.本善
B.本恶
C.有善恶之分
D.不善不恶
第2题:
第3题:
简述王充对“天刑论”的批判。
王充是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对各种神权学说进行了批判,从法律思想方面来看,他对“天刑”论的批判是十分出色的。
(1)王充继承了荀子“明于天人之分”的思想,否定有意志的天的存在,认为天是自然物体而不是神,世间万物都是由物质性的“元气”构成的,因而,人世间的变化不是天有意识安排的,从而从理论上摧毁了“天刑”论的基础。
(2)批判天有赏善罚恶能力的“天造谴告”说。他认为,日食、月食、地震、雷雨等,都是自然现象,有它们自己的规律;它们的出现,同社会、政治没有关系,由此可见,发生灾异现象绝不是什么上天的“谴告”。
(3)批判“用刑非时则寒,施赏违节则温”的时令说。王充认为,人间的刑赏同气候的寒温毫不相干,“寒温,天地气节,非人所为”。
(4)批判“行善者福至,为恶者祸来”的祸福说。王充认为,祸福说是统治者为适应自己的政治需要而编造出来的,完全是“虚而无验”的无稽之谈。
第4题:
简述王充的教育思想。
第5题:
()对人性问题作了进一步探讨,将人性分为上、中、下三品,并指出人性包括仁、义、礼、智、信五种道德。
第6题:
从朴素唯物主义观出发,比较正确揭示人性与教育和环境的关系的人是()
A.董仲舒
B.王充
C.贾谊
D.文翁
第7题:
试述王充关于教育的作用和教育目的的思想。
王充关于教育作用和教育目的的思想,包括两个方面:
(1)重视教育作用。王充重视教育对于人性发展的作用。他认为人性之所可变善,重要在于教育。
(2)重视培养目标。王充针对东汉当时文职官员中,文吏与儒生更受重视的情况,把人才划分为四个层次,他说:“故夫能说一经者为儒生;博览古今者为通人;采掇传书,以上书奏记者为文人;能精思著文,连接篇章者为鸿儒。故儒生过俗人,通人胜儒生,文人逾通人,鸿儒超文人。”他的培养目标最理想的是鸿儒。
王充这种培养目标的思想,是对当时经学教育不满的反映。他一贯主张人才不仅应具有广博的知识,而更为重要的是,应具有独立思考的创造精神和学以致用的能力。这种思想是很可贵的,也是很有见地的。
略
第8题: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第9题:
在人性的问题上,王充认为人性()
第10题:
王充在论述人性和教育的作用时提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