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乡会试,科岁考一律停止,延续二千多年的中国科举考试制度终告结

题目

所有乡会试,科岁考一律停止,延续二千多年的中国科举考试制度终告结束。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明代科举考试制度实行______等几级考试制度。( )

A.院试

B.乡试

C.会试

D.殿试

E.省试


正确答案:ABCD

第2题:

在清朝( ),清廷颁布谕旨:“著即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在中国实行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最终废止。
A.嘉庆年间 B.康熙年间
C.乾隆年间 D.光绪年间


答案:D
解析: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慈禧太后下诏书,宣布自光绪三十二年开始废除科举。

第3题:

“三元及第”的提法来源于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制度,这里的“三元”指( )。

A.状元、榜眼、探花

B.秀才、举人、进士

C.解元、会元、状元

D.乡试、会试、殿试


正确答案:C

第4题:

东亚有一个国家,于公元958年效仿中国唐朝首开科取士。十世纪以后,其科举考走向兴盛。900多年间,科举考成为其选士任官的首要途径,这是中国域外建立最完备的科举制度的国家。这个国家是()。

  • A、朝鲜
  • B、日本
  • C、越南
  • D、韩国

正确答案:A

第5题:

科举制是中国封建社会通过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吏的一种考试制度。这一制度始于隋代,兴于唐代,完善于宋代,定型于明代,直到清末1905年被废除,历经1300余年。明清科举考试共分四级。下边排列的四级考试哪项正确?()

  • A、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 B、乡试──会试──院试──殿试
  • C、乡试──院试──会试──殿试
  • D、院试──会试──乡试──殿试

正确答案:A

第6题:

我国到了明期已形成完备的四级科举考试制度,由低到高的排列顺序是:

A.院试-会试-乡试-殿试
B.乡试-会试-院试-殿试
C.乡试-会试-殿试-院试
D.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答案: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科举制度。
第二步,明朝科举考试分为童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
取得生员资格的入学考试叫童试,也叫小考、小试。童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由各省学政主持,学政又名提督学院,故称这级考试为院试。院试合格者称生员,俗称秀才。
乡试是由南、北直隶和各布政使司举行的地方考试。地点在南、北京府、布政使司驻地。每三年一次,逢子、卯、午、酉年举行,又叫乡闱。考试的试场称为贡院。考期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闱。乡试考中的称举人,俗称孝廉,第一名称解元,第二名至第十名称亚元。放榜之时,正值桂花飘香,故又称桂榜。放榜后,由巡抚主持鹿鸣宴。席间唱《鹿鸣》诗,跳魁星舞。
会试是由礼部主持的全国考试,又称礼闱。于乡试的第二年即逢丑、辰、未、戌年举行。全国举人在京师会试,考期在春季二月,故称春闱。主考官称总裁,又称座主或座师。因为当时正值阳春四月,杏花绽放,故称杏榜。会试放榜,可谓杏榜题名,得中者就是贡士,杏榜的头名就是会元。
殿试在会试后当年举行。应试者为贡士。贡士在殿试中均不落榜,只是由皇帝重新安排名次。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考时务策一道。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鼎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合称三鼎甲。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通称进士。进士榜称甲榜,或称甲科。进士榜用黄纸书写,故叫黄甲,也称金榜,中进士称金榜题名。

第7题:

清政府规定从()年起,所有乡试、会试一律停止,科举制度正式废除。
1906

第8题:

明代的科举是包括“进学”在内的四级考试制度:()。

A.院

B.殿试

C.会试

D.乡试


参考答案:ABCD

第9题:

1905年9月2日,清政府发布“上谕”,宣布“自丙午(1906年)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这说明()

  • A、清政府已实现教育普及
  • B、清政府决意废除科举制
  • C、新式教育遭到学子反对
  • D、京师大学堂已停止招生

正确答案:B

第10题:

蒲松龄考科举多年,但并未考中秀才。


正确答案:错误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