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以黄炎培为首组织了“()”,将职业教育思潮推向高峰。

题目

1917年,以黄炎培为首组织了“()”,将职业教育思潮推向高峰。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1917年,以黄炎培为首组织了“()”,将职业教育思潮推向高峰。


参考答案:中华职业教育社

第2题:

简述黄炎培职业教育社会化思想的基本内涵。


答案:
解析:
黄炎培在数十年的实践中,形成了社会化、科学化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其中社会化是指职业教育应以社会需要为重。内涵包括: (1)办学宗旨的社会化:以教育为方法,而以职业为目的; (2)培养目标社会化:在知识技能和道德方面适合社会生产和社会合作的各行业人才: (3)办学组织的社会化:学校的专业、程度、年限、课时、教学安排均需根据社会需要和学员的志愿与实际条件; (4)办学方式的社会化:充分依靠教育界、职业界的各种力量。

第3题:

苏轼不但"以诗为词"而且"以文为词",将豪迈奔放的爱国词推向了高峰。( )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答案:错误

第4题:

黄炎培职业教育的主要思想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答案:
解析:
在长期教育实践中,黄炎培逐步形成了完整的职业教育思想体系,主要包括职业教育的地位、目的、方针、教学原则和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规范等。(1)职业教育的作用和地位:①职业教育的作用就理论价值而言: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对当时中国社会的现实作用而言:有助于解决中国最急需解决的生计问题。②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制中的地位:一贯的、整个的、正统的。第一,一贯是指应建立起从初级到高级的职业教育系统,并贯彻于全部教育过程和全部职业生涯。第二,整个是指不仅学校教育体系中应有一个独立的职业教育系统,而且其他各级各类教育也要与职业教育相互沟通。第三,正统是指应破除以为升学作准备的普通教育为正统,而以为就业作准备的职业教育为偏系的传统观念。(2)职业教育的目的: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职业教育帮助社会解决生计问题和失业问题,同时引导人们胜任所职、热爱所职,进而能有所发明创造,造福于社会。(3)职业教育的方针:①社会化:黄炎培将社会化视为“职业教育机关唯一的生命”,强调职业教育必须适应社会需要,必须与社会沟通。他的职业教育社会化内涵丰富,要求办学宗旨、培养目标、办学组织、办学方式等都要社会化。②科学化:指用科学来解决职业教育问题,包括物质方面的工作和人事方面的工作均需遵循科学原则。前者强调事前调查与实验,事后总结,逐步推广的原则;后者强调把科学管理方法引入职业教育的原则。另外,专门设立科学管理的研究机构。(4)职业教育的教学原则:①手脑并用;②做学合一;③理论与实际并行;④知识与技能并重。总之就是知行结合,黄炎培说中国传统教育与社会分为两边,一边是士大夫“死读书老不用手”,一边是劳动者“死用手老不读书”,应该让动手的读书,读书的动手,把读书和做工结合起来。(5)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要求:敬业乐群。“敬业”指热爱所业,尽职所业,有为所从事的职业和社会做出贡献的追求;“乐群”指高尚的情操和群体合作的精神。黄炎培认为离开职业道德的培养,职业教育就失去了方向,职业教育的第一要义是“为群众服务”。作为中国近现代职业教育的先行者,黄炎培的教育思想不仅开创和推动了中国的职业教育事业,更具有平民化、实用化、科学化和社会化的特征,丰富了中国的教育理论,对中国20世纪20、30年代的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对当今职业教育也有重大借鉴意义。

第5题:

简析黄炎培的"大职业教育观”。


答案:
解析:
20年代中后期,黄炎培总结近十年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提出“大职业教育”的观念,具体包括: (1) 只从职业学校做工夫,不能发达职业 教育; (2) 只从教育界做工夫,不能发达职业 教育; (3) 只从农、工、商职业界做工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

第6题:

中国近代第一个研究职业教育的专门机构是()

A.杨贤江创立的中国职业总工会

B.黄炎培创立的中华职业教育社

C.陶行知创立的中华职业教育社

D.黄炎培创立的中国职业总工会


参考答案:D

第7题:

试述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历史贡献。


答案:
解析:
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确立了职业教育是振兴经济的战略措施; (2) 确立了大职业教育的教育观念; (3) 进一步端正了现代职业教育的办学 方针; (4) 确立了职业教育的科学的教学原则; (5) 开辟了职业教育的多种途径; (6) 确立了把道德教育放在首位的原则; (7) 确立了调查研究是发展和办好职业教育 的基本出发点; (8) 确立了以我为主、博采众长、洋为中用的职业教育研究原则; (9) 确立了专科一贯制的办学体制; (10) 确立了产教结合、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第8题:

将楚辞创作推向成熟并达到高峰的作家是()。

A、宋玉

B、屈原

C、孔子

D、刘向


参考答案:B

第9题:

职业教育思潮


答案:
解析:
职业教育思潮是由清末民初的实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发展演变而来 的。由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对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加之新文化运动兴起后民主战士对传统教育脱离社会、脱离生产的抨击,从1915年起,全国教育会联合会多次提出推行职业教育的议案,早期主张实用主义教育的人士大多转而提倡职业教育,职业 教育思潮逐步形成。1917年,黄炎培发起组织中国近代第一个研究、倡导、实验和推行职业教育的专门机构——中华职业教育社. 进一步从理论上探讨、在实践中推行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思潮达到高潮,并出现全国范 围内的职业教育运动。1918年,中华职业教 育社在上海创办中华职业学校,通过学校教育形式开展职业教育实验。职业教育思潮对 1922年的新学制影响甚大。30年代中期, 职业教育思潮趋于消沉。

第10题:

论述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


答案:
解析:
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黄炎培逐步形成了完整的职业教育思想体系,其要点包括职业教育的作用、地位、目的、方针、教学原则和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规范等。 整个教育体制中的地位:一贯的、整个的、正统的。“一贯的”是应建立起从初级到高级的职业教育系统,并贯彻于全部教育过程和全部职业生涯; “整个的" 指不仅在学校教行体系中应打造一个独立的职业教育系统,而且其他各级各类教育也要与职业教育相互沟通;“正统的"指应破除以为升学做准备的普通教育为正统,而以为就业做准备的职业教行为偏系的传统观念。 (2)职业教育的目的。 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职业教育帮助社会解决生计问题和失业问题,同时引 导人们胜任所职、热爱所职,进而能有所发明创造,造福于社会。 (3)职业教育的方针。 社会化:黄炎培将社会化视为"职业教育机关唯一的生命”,强调职业教育必须适 应社会需要,必须与社会沟通。他的职业教育社会化内涵丰富,要求办学宗旨、培养目 标、办学组织、办学方式等都要社会化。 @科学化:指用科学来解决职业教育问题,包括物质方面的工作和人事方面的工作, 均需遐循科学原则。前者强调事前调查与实验,事后总结、逐步推广的原则;后者强调把 科学管理方法引入职业教育的原则;另外.应专门设立科学管理的研究机构。 (4)职业教育的教学原则: CD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 技能并重。总之就是知行结合.黄炎培说中国传统教育与社会分为两边,一边是士大夫 “死读书老不用手”,一边是劳动者“死用手老不读书“,应该让动手的读书.读书的动手, 把读书和做人结合起来。 (5)职业逍德教育的基本规范:敬业乐群。“敬业”指热爱所业,尽职所业、有为所从的职业和社会做出贡献的追求;“乐群”指高尚的情操和群体合作的稍神。黄炎培认 为离开职业追钧的培养.职业教育就失去了方向,职业教育的第一要义是“为群服务”。 作为中国近现代职业教育的先行者.黄炎培的教育思想不仅开创和推动了中国的职业 教育事业,更具有平民化、实用化、科学化和社会化的特征,丰富了中国的教育理论.对 中国20世纪20至30年代的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对当今的职业教育也有重大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