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年青时曾到洛阳向老子问“礼”,并向老子请教治国之道。结合所学

题目

孔子年青时曾到洛阳向老子问“礼”,并向老子请教治国之道。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老子会对他说()

  • A、兼爱非攻,尚力节用
  • B、无为而治,无事取天下
  • C、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 D、经世致用,工商皆本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B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既主张“隆礼”,又要求“重法”的是( )。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荀子


正确答案:D

第2题:

老子谓“人君”“治人事天莫若啬”,并把它视为“人君”为民“重积德”的思想基础。老子的这种思想曾对世人理家和“人君”治国安邦,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诸如孔子日:“政在节财。”墨子提倡“强本节用,人给家足。”《韩非子·十过》写秦穆公问由余“得国失国”之道,由余答曰:“常以俭得之,以奢失之。”说明韩非亦把“俭”与“奢”看成“得国失国”之道。李商隐《咏史》诗有两句名言日:“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凡此等等。直至今天,国家实行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治国方针,皆充分说明了老子“治人事天莫若啬”的思想,这对治国安邦至关重要。

本段文字意在强调( )。

A.对老子“治人事天莫若啬”思想的推崇

B.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俭”与“奢”的理解

C.古代思想对治国安邦的深远影响

D.勤俭对于治国的重要性


正确答案:D

.D[解析]意图推断题。本段文字分别通过各家之口将“勤俭”与治国联系起来,表明勤俭对于治国的重要性。最后一句更是直接点题,今天厉行节约的治国方针仍有重要意义。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A项以次为主;B项不是文章的主要观点;C项曲解文意。

第3题: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出自下面哪位的作品:()

A.荀子

B.老子

C.孔子

D.孟子


参考答案:D

第4题:

从“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长于养生之道的“先圣”()。

  • A、孔子
  • B、孟子
  • C、老子
  • D、韩非子

正确答案:A

第5题:

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是()

A冉求

B朱光潜

C老子

D孔子


D

第6题:

《老子》中反对法家强调的“法治”,认为“依法治国”违背自然之道。()


参考答案:正确

第7题:

春秋末期,孔子带着他的门徒去拜访老子.老子在家酣睡.孔子进去后躬身向老子求教.老子看了他一眼,张开嘴:“看看我的牙!”孔子见老子的嘴里牙齿全掉光了,点点头.然后老子又道:“你看看我的舌头!”孔子又看了看,老子的舌头很完整,也很灵活.然后老子就闭上眼睛继续酣睡.孔子想了想,躬了躬身就退出来了.弟子奇怪.问:“老师不是来求教的吗?怎么没有问什么就忙着回去呢?”孔子说:“老子指出:牙齿是刚强的,却又是柔弱的;舌头是柔弱的,却又是刚强的.看起来刚强的牙齿,敌不过柔弱的舌头.这不是教给我了吗?”
请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关原理,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老子用自己的动作暗示:看起来刚强的牙齿,敌不过柔弱的舌头.从对立统一规律分析其合理之处.
(2)老子关于牙齿和舌头的见解对我们辩证的思考问题在方法论上有什么启示7试举一例说明.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
(1)对立统一的学说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一切矛盾的对立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既同一又斗争.老子暗示孔子的,其实是矛盾的辩证法.牙齿的强和舌头的弱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这二者互相贯穿、互相渗透,在一定条件下向着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牙齿是刚强的,却又是柔弱的;舌头是柔弱的,却又是刚强的).同时,这二者又存在着相互分离、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的性质和趋势(看起来刚强的牙齿,故不过柔弱的舌头)
(2)所谓辩证的思考问题,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特别是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老子关于牙齿和舌头的见解,启示我们在全面把握事物矛盾的对立和统一两个方面时,能把同一的事物区别开来和把对立的事物联系起来.我们党历史上关于统一战线中“又联合又斗争”的策略和现阶段改革开放中“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以及实现祖国统一的“一国两制”的方针,就是成功运用对立统一学说的范例.

第8题: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是()提出的观点。

A.老子

B.管仲

C.孔子

D.孟子


参考答案:D

第9题: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这是谁的话()

  • A、孔子
  • B、孟子
  • C、老子
  • D、庄子

正确答案:B

第10题:

老子曾担任过什么官员?()

  • A、史官
  • B、谏官
  • C、礼官
  • D、法官

正确答案:A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