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议和
第1题:
武昌起义后“南北议和”的焦点是()
A.承认列强与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
B.袁世凯必须遵守《临时约法》
C.清帝退位
D.袁世凯必须到南京就职
第2题:
第3题:
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果实的标志是( )。
A.逼清帝退位,致使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位
B.迫使"南北议和"
C.南京参议院选举他为大总统
D.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临时政府迁往北京,标志着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故选D。
第4题:
自晚清开始,中国已有多部宪法,但始终没有使中国真正走上宪政之路。1898年康梁实施变法之后,清政府被迫实施西方现代政治制度,于1908年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辛亥志士吸取维新六君子之教训,决心推翻帝制,孙中山创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并以辛亥革命南北议和所产生的《临时约法》重建政局。但帝制虽废,皇权与臣民心理未去,袁世凯复辟,宪政陷入困境。1936年,中国再次立宪,但又遭遇日本入侵的外患,宪政被迫中端。八年抗战之后,仍内忧频繁,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并不具有全民之共识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为适应局势之变,30多年间四易宪法,仍处于变动之中。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已经确立了中国宪政制度的框架。阅读上述材料,最能概括其中心旨意的说法是()
第5题:
第6题:
武昌起义爆发后,列强的态度由准备武装干涉变为“严守中立”,后又变为扶植袁世凯策划“南北议和”,造成这一系列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
A.帝国主义在华利益的得失
B.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
C.袁世凯卖国求荣
D.清政府土崩瓦解
第7题:
第8题:
辛亥革命中,六国领事分别递交给南北议和代表的同文照会:“本国政府在继续采取今所采取的绝对中立态度的同时,认为有责任非正式地吁请双方代表注意,需要尽快达成旨在结束目前冲突的协议。”这条材料表明列强的态度是()
A.继续保持中立立场
B.维护中国的和平与稳定
C.压迫南方代表妥协
D.力图尽快结束中国革命
第9题:
袁世凯的下列行为中,具有积极意义的有()。
第10题:
南北议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