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蒋介石要求国民党军,对根据地“予以严密封锁,使其交通物质,两相断绝,则内无生产,外无接济,既不得活动,又不能鼠窜,固守一隅,束手待毙。” ―――《处理剿匪省份政治工作报告》(1934年) 材料二:粟裕在回忆第五次反“围剿”时说,十九师是红七军团的主力、战斗力强,擅长打野战,但没有见到过装甲车部队一见到(国民党军的)两个铁家伙打着机枪冲过来,就手足无措,一个师的阵地便是被两辆装甲车冲垮。 ―――《李志民回忆录》(1993年) 材料三:长期的战争使扩大红军指标难以如期完成。如“上杭县才溪乡,共

题目

材料一:蒋介石要求国民党军,对根据地“予以严密封锁,使其交通物质,两相断绝,则内无生产,外无接济,既不得活动,又不能鼠窜,固守一隅,束手待毙。” ―――《处理剿匪省份政治工作报告》(1934年) 材料二:粟裕在回忆第五次反“围剿”时说,十九师是红七军团的主力、战斗力强,擅长打野战,但没有见到过装甲车部队一见到(国民党军的)两个铁家伙打着机枪冲过来,就手足无措,一个师的阵地便是被两辆装甲车冲垮。 ―――《李志民回忆录》(1993年) 材料三:长期的战争使扩大红军指标难以如期完成。如“上杭县才溪乡,共有二千余口人,在一次一次的扩军突击后,乡里只剩下壮丁七人,还要进行突击(扩大红军),这当然不现实。 ―――《李志民回忆录》(1993年) 材料四:粮食问题已经非常严重的摆在我们面前,谷价到处高涨,有些地方如会昌、瑞金、博生、于都等处已涨到七八元一担。应该收集的土地税和公债谷子还差着很巨大的数目。 ―――《红色中华》第146期(1934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指导方针和客观形势两方面分析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从1930年10月到1931年7月,红军连续粉碎敌人三次“围剿”的原因是

A.国民党军事实力大大减弱

B.贯彻了积极防御的方针

C.实行“诱敌深入”、“避敌主力、打其虚弱”等一整套战术

D.赣南、闽西根据地连成一片


正确答案:BC

第2题:

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在全国的胜利。


参考答案:人民解放战争

第3题:

1947年5月中旬,华东野战军发动()战役,一举歼灭国民党军队整编74师等部3万余人,重挫了国民党军队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答案:(孟良崮)

第4题:

蒋军五次围剿红军基本情况
1930年12月,蒋介石调集10万兵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了第一次“围剿”,红一方面军4万人在毛泽东,朱德指挥下,诱敌深入,5天内连打两个胜仗,歼敌15000余人。
1931年4月蒋介石组织国民党军20万兵力发动了第二次“围剿”,毛泽东同志带领红军一方面军3万人,歼敌3万余人,缴枪2万余支。
1931年7月,蒋介石亲任总司令,组织国民党军30万兵力开展了对中央苏区的第三次“围剿”。在毛泽东指挥下,红军第一方面军3万人,毙伤俘敌3万余人,缴枪2万支。
从1932年冬开始,国民党赣粤闽边区“围剿”总司令部陆续调集近40万兵力,组织对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围剿”,在总司令朱德,总政治委员周恩来指挥下,红一方面军辖红1、3、5车团和第11、12、21、22军,总兵力约7万人,共歼敌近3个师,俘敌万余名,缴枪万余支,大炮40门,新式机枪300余挺。
1933年9月25日,蒋介石组织100万人,直接用于进攻中央苏区的兵力达50万人,采取“壁垒主义”新战略,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第五次“围剿”,王明“左”倾机会主义在红军中占据了统治地位,拒不接受毛泽东的正确建议,李德用阵地战代替游击战和运动战,用所谓“正规”战争代替人民战争,使红军10万余部队完全陷于被动地位。经过一年苦战,红军伤亡万余人,1934年10月中央领导机关和共军主力共8.6万余人退出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如果师按1.2万人编配,在前四次反“围剿”中,歼俘蒋军数量总共( )万人。

A.4.6
B.8.6
C.40
D.12.1

答案: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简单计算中和差类问题。
第二步,定位文字材料前四段“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反“围剿”相关数据。
第三步,第四次反“围剿”共歼敌近3个师≈1.2万人/师×3个师=3.6(万人),故前四次反“围剿”共歼俘蒋军数量约为1.5万余人+3万余人+3万余人+(3.6万人+1万余人)≈12.1(万人)。

第5题:

蒋军五次围剿红军基本情况
1930年12月,蒋介石调集10万兵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了第一次“围剿”,红一方面军4万人在毛泽东,朱德指挥下,诱敌深入,5天内连打两个胜仗,歼敌15000余人。
1931年4月蒋介石组织国民党军20万兵力发动了第二次“围剿”,毛泽东同志带领红军一方面军3万人,歼敌3万余人,缴枪2万余支。
1931年7月,蒋介石亲任总司令,组织国民党军30万兵力开展了对中央苏区的第三次“围剿”。在毛泽东指挥下,红军第一方面军3万人,毙伤俘敌3万余人,缴枪2万支。
从1932年冬开始,国民党赣粤闽边区“围剿”总司令部陆续调集近40万兵力,组织对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围剿”,在总司令朱德,总政治委员周恩来指挥下,红一方面军辖红1、3、5车团和第11、12、21、22军,总兵力约7万人,共歼敌近3个师,俘敌万余名,缴枪万余支,大炮40门,新式机枪300余挺。
1933年9月25日,蒋介石组织100万人,直接用于进攻中央苏区的兵力达50万人,采取“壁垒主义”新战略,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第五次“围剿”,王明“左”倾机会主义在红军中占据了统治地位,拒不接受毛泽东的正确建议,李德用阵地战代替游击战和运动战,用所谓“正规”战争代替人民战争,使红军10万余部队完全陷于被动地位。经过一年苦战,红军伤亡万余人,1934年10月中央领导机关和共军主力共8.6万余人退出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第三次反“围剿”共歼俘蒋军数量为( )万余人。

A.1.5
B.3
C.4.6
D.11.1

答案: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简单计算中直接读数问题。
第二步,定位文字材料第三段 “(第三次反‘围剿’)在毛泽东指挥下,红军第一方面军3万人,毙伤俘敌3万余人,缴枪2万支”。
第三步,根据材料直接读数,第三次反“围剿”共歼俘蒋军3万余人。

第6题:

1947年5月13日至16日,华东野战军在沂蒙山区的()歼灭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第74师及整编第83师一部,共3.2万余人。

A.抱犊崮

B.孟良崮

C.团山崮

D.平山崮


参考答案:B

第7题:

从1930年10月到1931年7月,红一方面军连续粉碎国民党军队三次“围剿”而贯彻的积极防御方针是()

A.诱敌深入

B.避敌主力

C.打其虚弱

D.积极冒进


参考答案:A, B, C

第8题:

1932年底,国民党军队调集30多个师的兵力,向中央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 __从实际情况出发,指挥红一方面军在运动战中消灭敌人,取得反“围剿”的胜利。

A、朱德

B、毛泽东

C、周恩来

D、李德


正确答案:AC

第9题:

蒋军五次围剿红军基本情况
1930年12月,蒋介石调集10万兵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了第一次“围剿”,红一方面军4万人在毛泽东,朱德指挥下,诱敌深入,5天内连打两个胜仗,歼敌15000余人。
1931年4月蒋介石组织国民党军20万兵力发动了第二次“围剿”,毛泽东同志带领红军一方面军3万人,歼敌3万余人,缴枪2万余支。
1931年7月,蒋介石亲任总司令,组织国民党军30万兵力开展了对中央苏区的第三次“围剿”。在毛泽东指挥下,红军第一方面军3万人,毙伤俘敌3万余人,缴枪2万支。
从1932年冬开始,国民党赣粤闽边区“围剿”总司令部陆续调集近40万兵力,组织对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围剿”,在总司令朱德,总政治委员周恩来指挥下,红一方面军辖红1、3、5车团和第11、12、21、22军,总兵力约7万人,共歼敌近3个师,俘敌万余名,缴枪万余支,大炮40门,新式机枪300余挺。
1933年9月25日,蒋介石组织100万人,直接用于进攻中央苏区的兵力达50万人,采取“壁垒主义”新战略,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第五次“围剿”,王明“左”倾机会主义在红军中占据了统治地位,拒不接受毛泽东的正确建议,李德用阵地战代替游击战和运动战,用所谓“正规”战争代替人民战争,使红军10万余部队完全陷于被动地位。经过一年苦战,红军伤亡万余人,1934年10月中央领导机关和共军主力共8.6万余人退出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如果师按1.2万人编配,在前四次反“围剿”中,红军歼俘蒋军数量最多的是( )反“围剿”。

A.第四次
B.第一次
C.第二次
D.第三次

答案: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简单计算问题。
第二步,定位文字材料前四段“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反“围剿”相关数据。
第三步,第一次反“围剿”歼敌15000余人=1.5万余人;第二次反“围剿”歼敌3万余人;第三次次反“围剿”毙伤俘敌3万余人;第四次反“围剿”共歼敌近3个师≈1.2万人/师×3个师=3.6(万人),第四次反“围剿”俘敌万余名,故第四次反“围剿”共歼俘蒋军约为3.6+1=4.6(万人)。比较可得红军歼俘蒋军人数最多的是第四次反“围剿”

第10题:

蒋军五次围剿红军基本情况
1930年12月,蒋介石调集10万兵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了第一次“围剿”,红一方面军4万人在毛泽东,朱德指挥下,诱敌深入,5天内连打两个胜仗,歼敌15000余人。
1931年4月蒋介石组织国民党军20万兵力发动了第二次“围剿”,毛泽东同志带领红军一方面军3万人,歼敌3万余人,缴枪2万余支。
1931年7月,蒋介石亲任总司令,组织国民党军30万兵力开展了对中央苏区的第三次“围剿”。在毛泽东指挥下,红军第一方面军3万人,毙伤俘敌3万余人,缴枪2万支。
从1932年冬开始,国民党赣粤闽边区“围剿”总司令部陆续调集近40万兵力,组织对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围剿”,在总司令朱德,总政治委员周恩来指挥下,红一方面军辖红1、3、5车团和第11、12、21、22军,总兵力约7万人,共歼敌近3个师,俘敌万余名,缴枪万余支,大炮40门,新式机枪300余挺。
1933年9月25日,蒋介石组织100万人,直接用于进攻中央苏区的兵力达50万人,采取“壁垒主义”新战略,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第五次“围剿”,王明“左”倾机会主义在红军中占据了统治地位,拒不接受毛泽东的正确建议,李德用阵地战代替游击战和运动战,用所谓“正规”战争代替人民战争,使红军10万余部队完全陷于被动地位。经过一年苦战,红军伤亡万余人,1934年10月中央领导机关和共军主力共8.6万余人退出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在五次“围剿”中,敌我直接参战人员数量之比为:

A.5∶1
B.7.41∶1
C.5.56∶1
D.10∶1

答案: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现期比值计算。
第二步,定位文字材料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以及“第五次”反“围剿”相关数据。
第三步,五次“围剿”中,红军参战人员约为4+3+3+7+10=27(万人),蒋军参战人员为10+20+30+40+50=150(万人),敌我参战倍数为

故敌我之比约为5.6∶1,与C选项最为接近。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