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戏曲故事画

题目

小说戏曲故事画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古代小说、戏曲人物形象的不同。


参考答案:

(1)塑造手法不同。小说用语言文字通过第三人称叙事来刻画人物,戏曲凭借剧本和戏曲舞台,靠演员通过唱、说、念、打、做的表演,来塑造形象。
(2)审美效果不同。小说人物比较丰富,具有复杂性、含蓄
性,而且赋予读者较大的想象空间。戏曲人物具有立体感和直观性,一般不需要想象和联想。
古代小说、戏曲语言的相同点:
(1)通俗性。最大限度地适应了主要阅读对象的审美需要。
(2)趣味性。如戏曲中的科诨艺术则是表现语言趣味性的一个重要途径。
(3)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4)语言的精
练、干净、流畅也是古代小说、戏曲语言的共同特征。
戏曲语言的独特性:(1)音乐性是戏曲语言的固有品性,是与戏曲艺术与生俱来的一种特征。
(2)语言的动作性则是古代戏曲语言的又一特点。
(3)戏曲的曲词比较雅致。


第2题:

小说戏曲故事画


参考答案:

明代以来,带有插图的小说、唱本和戏曲剧本大量流行,丰富了瓷器装饰画的题材。元代青花瓷中就有《周亚夫细柳营》、《三顾茅庐》、《萧何月上追韩信》等;清康熙时又有《西厢记》、《水浒》、《三国演义》、《岳传》、《封神演义》、《钱塘梦》等。


第3题:

莫高窟壁画中()

A.绘制的内容以佛教题材为主

B.有因缘故事画、佛传故事画

C.早期壁画流行说法图

D.本生故事画内容丰富、题材多样,堪称艺术精品


参考答案:ABCD

第4题:

南戏是由()戏曲艺人首创的扮演大规模故事的戏曲样式。

A永嘉

B临安

C温州

D开封


C

第5题:

以下对戏曲描述正确的是()。



A.故事取材于曲波的同名小说《林海雪原》
B.编创于l964年
C.根据罗广斌、杨益言的长篇小说《红岩》改编
D.以山西的民歌和山西、河南、河北地方戏曲音乐作为素材,具有浓厚的地方风格

答案:A
解析:
该戏曲为京剧唱段《甘洒热血撒春秋》,选自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故事取材于曲波的同名小说《林海雪原》。

第6题:

古代小说、戏曲文化内涵。


参考答案:

(1)中国古代小说小说属于历史文化范畴,在表现手法上继承了史家的传统,叙事性是其根本的特征。(2)戏曲戏曲属于诗歌文化范畴,更多地表现了诗歌的抒情性本质。


第7题:


A.故事取材于曲波的同名小说《林海雪原》
B.编创于1964年
C.根据罗广斌、杨益言的长篇小说《红岩》改编
D.以山西的民歌和山西、河南、河北地方戏曲音乐作为素材,具有浓厚的地方风格

答案:A
解析:
该戏曲为京剧唱段《甘洒热血撒春秋》,选自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故事取材于曲波的同名小说《林海雪原》。

第8题:

古代小说戏曲的创作手法的异同?


参考答案:

1、叙事的异同。
(1)相同点:都是叙事文学,都以讲述故事为核心。
(2)不同点:小说是叙述体,小说文本是叙述者的话语,其中总有一个或隐或显的、置身于故事之外的叙述者。戏曲是代言体,其中没有
一个叙述全部故事的人,只有将戏曲中各个人物的行动、对话贯穿起来,才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2、人物刻画的异同。
(1)相同点: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小说、戏曲共同的使命。
(2)不同点:小说刻画人物以语言、文字为媒介,如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行动描写等等;戏曲肖像描写主要靠化妆,心理
刻画多通过演唱和表情,语言行动描写表现出鲜明的表演性和直观性。
3、情节安排手法的异同。
(1)相同点:小说和戏曲的情节安排都讲究奇异性,常用巧合误会手法推动情节发展;都注重场面的设计、细节的描写;都擅长运用道具作为贯穿作品的线索;都注意细针密线,起
伏照应。
(2)不同点:戏曲有逻辑高潮和情感高潮之分,而小说便没有这一说。


第9题:

表现性艺术有写意画、交响乐及器乐曲、舞蹈及舞剧、戏曲和什么?( )

A.诗歌
B.小说
C.写实画

答案:A
解析:

第10题:

戏曲人物中画白色脸谱的一般指的是()。


正确答案: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