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胡司战争的原因、经过及影响

题目

简述胡司战争的原因、经过及影响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北美独立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影响,并分析它的性质。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1)原因:北美独立战争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资产阶级革命战争,马克思指出美国独立战争开创了资产阶级取胜的新纪元。”战争之所以取得胜利,主要原因是:
①战争性质和人心向背:独立战争是美国进行的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争取北美独立,促进北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正义战争,得到了北美人民的积极支持。人民群众的革命热情、士兵的高昂士气及他们在战斗中表现的英雄气概,是华盛顿军队得以战胜兵力上占优势的敌军的决定性因素。人数众多的游击队同华盛顿军队并肩作战,大多数居民(包括骁勇善战的黑人群众)都支持华盛顿的军队。
②北美资产阶级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如召开大陆会议,组建“大陆军”,发表《独立宣言》等。
③这个年轻的美洲国家实行了灵活的对外政策,巧妙地利用了英国同其他欧洲国家之间的矛盾。同法国订立的军事同盟以及俄国对美国所持的善意态度更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战争表明,美军的军事学术优越于英军。
④其他国家也有许多人因支持美国革命解放战争而志愿来美国参战.,美国得到了法国、荷兰等国的军事援助。
(2)影响:
①北美独立战争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战争,也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美国人民通过多年的艰苦抗战,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赢得了民族独立,建立了美洲第一个独立国家。
②它完成了广泛的政治和社会经济改革,建立了相对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制度,为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③独立战争对于欧洲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斗争,特别是法国大革命,对于拉丁美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3)性质:
美国独立战争是近代早期民族独立运动,是北美人民为挣脱英国的殖民统治,求得民族独立与解放而进行的战争。战争的对象是英国殖民统治者,战争的目的是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因此,这场战争具有民族解放战争的性质。这场民族解放战争从本质上讲又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这是因为:
①北方的工商业资产阶级与南方的种植园主阶级充当了这次革命的领导阶级。
②导致这场战争的根本原因是北美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阻碍其发展的英国殖民统治之间矛盾的激化。
③战争的结局是打破了殖民统治,为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第2题:

简述侯景之乱的原因、经过和影响。


正确答案:侯景是北魏怀朔镇已同化于鲜卑的羯族人,幼时和高欢极为友好。六镇起义失败后,景先后降于尔朱荣、高欢、西魏。高欢死后,面对欢子高澄和西魏宇文泰的东西夹击,被迫向南朝梁武帝乞降求援,梁武帝错误的以为一统中原的机会已经来到,遂接受了侯景的投降,派兵攻击东魏以为之援,可惜彭城一战,大败而回。侯景由此进入南朝,成为盘踞一方的南朝军阀。太清二年(548)八月侯景勾结因立嫡未遂的萧正德举兵造反,攻陷建康后,他很快废萧正德,于梁太清三年(公元549年)五月,立梁太子萧纲为帝,是为梁简文帝;是年十月,杀简文帝;十一月,侯景自立,建国号“汉”。
侯景在南朝之时,肆意纵兵掳掠,且残暴凶杀对江南经济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破坏。史书称:“千里绝烟,人迹罕见,白骨成聚,如丘陇焉”,富庶繁华的江南竟被破坏到这种程度。

第3题:

简述罗马早期平民反对贵族斗争原因、经过及影响


参考答案:

原因:罗马共和国成立后,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更加尖锐:
(1)政治上,平民则被完全排斥在贵族把持的政权之外。
(2)经济上,贵族大量兼并土地,导致平民失地,破产,有的沦为债务奴隶,有的被卖往国外
(3)社会地位上,贵族靠自己的特殊地位和特殊权力,肆意加害平民,此外,贵族还以内部联姻的方式,杜绝了贵族与平经过:民之间的流动和平民对贵族阶层冲击
(4)宗教上,垄断宗教职务,平民则不能染指于是,平民为了改变这种地位和处境,同贵族进行了长期的斗争。
(1)公元前494年,设立平民保民官。
(2)公元前474年,平民争取设立了平民会议。
(3)公元前451-前450年颁布《十二铜表法》
(4)公元前449年,一项法案规定平民决议适合于一切罗马公民,设立新的公民大会,特里布斯大会。
(5)公元前445年,坎努利优斯法。444年,设军政官职位。
(6)公元前376年,李锡尼和塞克斯图法。
(7)公元前326年,“波提利阿法”。
(8)公元前287年,“霍腾西阿法”。标志平民斗争的结束。
意义:
(1)政治上,斗争的最大成果是平民获得了参政的权利,可与贵族通婚,可进入元老院。也促进了罗马国家机构、制度的完善。但平民中只有上层可凭其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跻身于上层社会之中。
(2)经济上,债务减免和债务奴隶制的废除,对土地集中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罗马的小农经济,改善了平民的经济状况,使他们可以参与公有地分配,有利于国家内部的稳定。
(3)军事上,小农经济的稳固为罗马提供了稳定的兵源,使国家的军事力量有所增强,对于罗马对外扩张提供了稳定的公民兵来源。
(4)阶级关系上,罗马公民不再成为奴隶所来源,掠夺和征服奴役其他民族,获得外籍奴隶成为国家奴隶的主要来源。


第4题:

简述明代南倭北虏之患的经过及影响。


正确答案: “南倭北虏”,即东南沿海一带倭寇的侵扰和北部边境蒙古骑兵的袭扰,是长期困扰明朝廷、危及大明江山社稷的两大问题。
嘉靖年间,明王朝面临空前的边疆危机。北方的蒙古各部落统一后,势力强大。嘉靖二十五年,俺答称汗,遣使议和,求通贡市,世宗不许,屡请屡拒。嘉靖二十九年六月,俺答率军侵大同,后退兵开市。一直到嘉靖三十二年,北部边境蓟辽地区滋扰不断。
在东南沿海边境,日本封建割据造成大批武士流亡,与海商和中国境内反海禁的私贩集团结合成武装力量,侵扰浙江、福建一带,即称“倭寇”,屡禁不止。二者造成的嘉靖年间的边疆危机,合称“南倭北虏”。经过名将胡宗宪、戚继光与俞大猷的努力,倭寇问题在嘉靖末年基本被解决。东南沿海倭患渐次平息以后,长期以来高悬在明廷头上的“南倭北虏”两把利剑,好不容易摘除了一把,朝廷便把主要精力放到整饬北方边务,消除蒙古鞑靼部落的袭扰上。
公元1570年(明穆宗隆庆四年),俺答为救孙儿把汉那吉,与明朝开始和谈,次年达成协议,明朝封俺答为顺义王,开放十一处边境贸易口岸,史称俺答封贡。北虏问题至此告一段落,封贡换来北疆过百年和平,直到满清崛起时,九边烽烟再现。

第5题:

请从日本的角度,简述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及其对当时中国产生的影响。


正确答案:原因:“明治维新”开始后,日本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国力逐渐强盛。但由于改革不彻底,仍保留浓厚的封建残余,国内市场狭小,人民起义不断。统治集团急需从对外侵略扩张中寻求出路,为此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日本乘机派兵开进朝鲜。起义平息后,日本拒绝撤军,反而继续大量增兵,蓄意挑起战争。
影响:①政治上:战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导致包括台湾在内的大片中国领土被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并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此后,帝国主义各国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②经济上:巨额的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清政府无力偿还,不得不大量举借外债,方便了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新的通商口岸的开放,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进一步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廉价劳动力,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总之,《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人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第6题:

北伐战争的经过及胜利的原因?


正确答案: 1)经过:辛亥革命失败后,北洋政府腐败无能,军阀内部派系林立,军阀割据一方。广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与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1924年1月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参加与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随后,创办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经过1925年两次东征,统一和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恢复和发展了工农运动。所有这些,都为北伐战争作了准备。1926年2月,中国共产党向全国人民明确提出了出兵北伐推翻军阀统治的政治主张。7月1日,广东国民政府发出《北伐宣言》,确定战略部署为‚先定三湘,规复武汉,进而与我友军会师,以期统一中国,复兴民族。‛7月6日,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在广州成立。7月9日国民革命军的8个军约10万人,兵分三路,从广东正式出师北伐。北伐军在不到9个月的时间里,打垮了吴佩孚,消灭了孙传芳主力,进占到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部分地区,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反动统治。革命势力的猛烈发展,直接威胁到帝国主义的在华利益。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同帝国主义和中国资产阶级右翼勾结起来,加紧反革命阴谋活动。4月12日,蒋介石公开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汪精卫为首的武汉政府也加紧反革命活动。6月10日,汪精卫和冯玉祥在郑州举行会议,策划反共。19日,冯玉祥又和蒋介石在徐州会谈,达成反共、反苏、宁汉合作等协议。7月15日,汪精卫召开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扩大会议,公开宣布与共产党决裂。随即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实行大屠杀,还提出了‚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的血腥口号。大批共产党员和工农群众遭到杀害(‚七〃一五‛反革命政变)。至此,蒋汪反革命合流,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遭到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也破裂了。
(2)胜利原因:
1)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壮大革命的力量。建立起了广泛的统一战线。
2)制定了正确的北伐方针,即先集中兵力北上,扫除吴佩孚的势力;再挥戈东进,围歼孙传芳的兵力;最后北上,消灭张作霖的军队,统一全国。
3)北伐军得到广大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北伐战争期间全国工农运动迅猛发展,有力地支援了北伐战争。
4)北伐军广大将士作战英勇,尤其是共产党员起了先锋模范作用。如叶挺独立团在汀泗桥、贺胜桥和武昌战役中英勇搏杀,建立了重大功勋,因此,独立团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4军被誉为‚铁军‛。
5)苏联政府的援助。苏联政府不仅以大批武器弹药、军需物资装备北伐军,还派遣了大批军事干部担任顾问,参加作战指挥。
6)北洋军阀内部的矛盾与分化等。

第7题:

简述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侵华方针有什么变化及原因。


正确答案:变化:在此阶段,日本的侵华方针有了重大变化:逐渐将其主要兵力用于打击在敌后战场的八路军和新四军,而对国民党政府则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的方针。日本侵略军集中了大部分兵力和几乎全部伪军,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了残酷的“大扫荡”。
原因:随着战局的扩大,战线的延长和长期战争的消耗,日军的财力、物力、兵力严重不足,已无力再发动大规模的战略进攻。敌后游击战争的发展和抗日根据地的扩大,使日军在其占领区内只能控制主要交通线和一些大城市,广大农村均控制在以八路军、新四军为主的中国军队手中。

第8题:

简述十字军东征的原因、经过及其影响。


答案:
解析:
十字军东征历来是中世纪研究的一个重点。本题中十字军东征的影响考生可对其中几个方面具体来谈,例如:对教会的影响、对商业和城市兴起的影响等。

第9题:

简述楚汉战争发生的原因、经过及结果。


正确答案: 原因: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全国陷入短暂的分裂局面。项羽自恃功高兵强,企图主宰天下。他自称“西楚霸王”,又分封了十八诸侯,刘邦为汉王。但不久诸侯之间便为了争夺疆土而爆发了激烈的战争。项羽为维护他的分封原则,卷入混战。刘邦则趁机东向与项羽争夺天下,由此展开了长达四年之久的楚汉战争。
经过:前206年刘邦趁项羽东击田荣之机,暗渡陈仓,占领彭城。项羽回军反击,刘邦大败。前204年,刘邦经过整顿,联合各地反楚势力,与项羽在荥阳、成皋地区相持,同时派韩信攻占魏、赵、燕、齐等地,逐渐转为优势。项羽腹背受敌,兵力受挫,被迫于前203年,与刘邦约定中分天下,以鸿沟为界,东为楚,西为汉。次年,刘邦采纳张良、陈平的建议,趁项羽撤兵东归之机,全力追击,并约韩信、彭越围项羽于垓下。
结果:项羽兵败垓下,项羽退至乌江自刎。刘邦称帝,建立统一的汉王朝。

第10题:

简述北伐战争的经过及胜利的原因。


正确答案: (1)经过:辛亥革命失败后,北洋政府腐败无能,军阀内部派系林立,军阀割据一方。广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与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1924年1月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参加与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随后,创办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经过1925年两次东征,统一和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恢复和发展了工农运动。所有这些,都为北伐战争作了准备。1926年2月,中国共产党向全国人民明确提出了出兵北伐推翻军阀统治的政治主张。7月1日,广东国民政府发出《北伐宣言》,确定战略部署为“先定三湘,规复武汉,进而与我友军会师,以期统一中国,复兴民族。”7月6日,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在广州成立。7月9日国民革命军的8个军约10万人,兵分三路,从广东正式出师北伐。北伐军在不到9个月的时间里,打垮了吴佩孚,消灭了孙传芳主力,进占到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部分地区,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反动统治。革命势力的猛烈发展,直接威胁到帝国主义的在华利益。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同帝国主义和中国资产阶级右翼勾结起来,加紧反革命阴谋活动。4月12日,蒋介石公开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汪精卫为首的武汉政府也加紧反革命活动。6月10日,汪精卫和冯玉祥在郑州举行会议,策划反共。19日,冯玉祥又和蒋介石在徐州会谈,达成反共、反苏、宁汉合作等协议。7月15日,汪精卫召开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扩大会议,公开宣布与共产党决裂。随即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实行大屠杀,还提出了“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的血腥口号。大批共产党员和工农群众遭到杀害(“七·一五”反革命政变)。至此,蒋汪反革命合流,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遭到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也破裂了。
(2)胜利原因:
1)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壮大革命的力量,这是最重要的原因。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与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1924年1月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参加与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
2)制定了正确的北伐方针,即先集中兵力北上,扫除吴佩孚的势力;再挥戈东进,围歼孙传芳的兵力;最后北上,消灭张作霖的军队,统一全国。
3)北伐军得到广大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北伐战争期间全国工农运动迅猛发展,有力地支援了北伐战争。
4)北伐军广大将士作战英勇,尤其是共产党员起了先锋模范作用。如叶挺独立团在汀泗桥、贺胜桥和武昌战役中英勇搏杀,建立了重大功勋,因此,独立团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4军被誉为“铁军”。
5)苏联政府的援助。苏联政府不仅以大批武器弹药、军需物资装备北伐军,还派遣了大批军事干部担任顾问,参加作战指挥。
6)北洋军阀内部的矛盾与分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