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中国的战败,留学生憎恨清政府的无能,纷纷剪去辨发,改穿(

题目

甲午战争中国的战败,留学生憎恨清政府的无能,纷纷剪去辨发,改穿()。

  • A、学生装
  • B、西服
  • C、马褂
  • D、中山装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右图是近代中国第一批留学生在轮船招商总局门前的合影,它拍摄的时期是()

右图是近代中国第一批留学生在轮船招商总局门前的合影,它拍摄的时期是()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甲午战争

D.辛亥革命


参考答案:B

第2题:

中法战争和甲午战争的失败,最深刻的表明了( )。

A.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在中国行不通
B.清朝统治集团的腐败无能
C.满清政府已成为社会有机体的毒瘤,必须推翻
D.中华民族富有反抗精神,帝国主义不能灭亡中国

答案:B
解析:
中法战争中清政府“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甲午战争中,面对日本的挑衅,清政府不但没有积极备战,反而寄希望于调停。从战争过程看,清政府处处体现出避战求和的心态,这些足以说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第3题:

请教晚清时历史

晚清时,西方列强入侵中国,为什么清政府能够派遣留学生向西方国家学习呢?


入侵之前已经派出了。
花钱,有钱使鬼推磨
去西方留学,是2方面的因素,
一方面清政府中一些人看到中国已经不行了,需要向西方学习,所以主动要派遣的,

另一方面,西方国家也希望中国能接受西方文化,这些派来的留学生,回国后如果担当要职,会对留过学的国家有好感,会容易扶植为亲美,亲英,亲法。。。。。。。西方也明白,不可能仿效印度模式彻底统治中国,在中国培养亲西方势力是更有效的获得利益的方式

不过,西方的愿望显然没能实现,当年,去西方留学被认为是去吃人的生番,有背景,有家世的人才不去,都是些孤儿,或穷人将自己的孩子签生死状后买给国家,这样去的
这些人回国,才不会得到什么实际的权利
去西方留学,是2方面的因素,
一方面清政府中一些人看到中国已经不行了,需要向西方学习,所以主动要派遣的,

另一方面,西方国家也希望中国能接受西方文化,这些派来的留学生,回国后如果担当要职,会对留过学的国家有好感,会容易扶植为亲美,亲英,亲法。。。。。。。西方也明白,不可能仿效印度模式彻底统治中国,在中国培养亲西方势力是更有效的获得利益的方式

不过,西方的愿望显然没能实现,当年,去西方留学被认为是去吃人的生番,有背景,有家世的人才不去,都是些孤儿,或穷人将自己的孩子签生死状后买给国家,这样去的
这些人回国,才不会得到什么实际的权利
去西方留学,是2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清政府中一些人看到中国已经不行了,需要向西方学习,所以主动要派遣的,另一方面,西方国家也希望中国能接受西方文化,这些派来的留学生,回国后如果担当要职,会对留过学的国家有好感,会容易扶植为亲美,亲英,亲法。。。。。。。西方也明白,不可能仿效印度模式彻底统治中国,在中国培养亲西方势力是更有效的获得利益的方式不过,西方的愿望显然没能实现,当年,去西方留学被认为是去吃人的生番,有背景,有家世的人才不去,都是些孤儿,或穷人将自己的孩子签生死状后买给国家,这样去的这些人回国,才不会得到什么实际的权利
列强的利益在于自由贸易,中国如果能文明繁荣,则贸易就兴盛,大家都获益。反之如果愚昧而战乱不休,大家都没钱赚。这就好像一头牛,你如果养着它让它强壮,让它为你耕田,则对牛和你都有长期好处。如果杀了吃肉(就像在非洲做的那样),则获利不长久。或者任由牛病死(比如太明军,义和团),则两方都受害。支持中国教育,是想要创造一个文明的共同繁荣的国家。


因为当时的中国在西方列强而言只是弱国。但是弱国也是可以拥有自己的权利的。

第4题: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加深,民族危机加剧。


正确答案:正确

第5题:

晚年孙中山认为()是中国贫穷和落后的根本原因。

  • A、军阀林立
  • B、不平等条约
  • C、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 D、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

正确答案:D

第6题:

1895 年,甲午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清朝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

A、《辛丑条约》
B、《下关条约》
C、《马关条约》
D、《中日和约》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人文历史。
A项错误,《辛丑条约》是1901年在义和团运动失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之后签订的一个不平等条约。条约规定:一、中国赔款加利息合计9.8亿两白银。二、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三、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运动。该条约是帝国主义列强强加给中国的又一奴役性条约。它的签订进一步加强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全面控制和掠夺,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项错误,《下关条约》即《马关条约》,是日本方面的称呼,是中国清朝政府和日本政府于1895年4月
17日在日本马关(今山口县下关市)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C项正确,1895年甲午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清朝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日《马关条约》。主要内容有:一、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二、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三、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四、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条约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项错误,《中日和约》,又称《台北和约》,为中华民国与日本于1952年4月28日在台北签署的和平条约。该条约明定中华民国与日本之间的战争状态,自本约发生效力之日起即告终止。日本“放弃”对于台湾、澎湖群岛以及南沙群岛、西沙群岛一切权利,也放弃自辛丑条约以来在中国一切特殊权利及利益,表示双方将开始经济方面之友好合作。1972年9月29日日本与中华民国断交后,日本片面废止此和约。

第7题:

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翌年清政府战败,于4月17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把台湾割让日本。从此台湾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达50年之久。

  • A、《马关条约》
  • B、《南京条约》
  • C、《北京条约》

正确答案:A

第8题:

甲午战争中国的战败,留学生憎恨清政府的无能,纷纷剪去辨发,改穿()。

A.学生装

B.西服

C.马褂

D.中山装


参考答案:B

第9题:

清政府为什么要派留学生出外留学?


正确答案: 清朝政府为了摆脱受压迫的命运,一方面在国内兴办教育,培养人才;一方面选派大批留学生到世界各国学习,大部分学习美术的留学生去了日本和法国。

第10题:

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战败的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正确答案:正确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