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武德令”的内容

题目

简述“武德令”的内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焚书令发布的时间及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

公元前213年,(1)非秦朝记注皆烧毁。(2)非博士官职任内,藏有《诗》《书》及诸子百家著作都要交到官府烧毁。(3)敢议论《诗》《书》者处死,以古非今者灭族,吏民知而不举者同罪。(4)令下30日不烧,发配修筑长城。(5)所不烧的只有医药、卜筮、种树的书。


第2题:

简述传统武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1、武术的本质特征是技击攻防,但其基本的道德属性则是推崇“内王外圣”、“仁爱”与“仁和”的精神。
2、在择徒拜师方面强调“武艺须传忠诚有志之士,平易谦恭之人,匪辟之徒,决不可传”,“缺德者不可与之学,丧礼者不可与之教”,“学拳宜以德为先”,“为武师,须教礼,德不贤不可传”。
3、在受艺习武方面崇尚以身修道,以技显德。
4、在施武用武方面要求练习武术的人要有手德、口德、公德。

第3题:

简述法院制作的支付令的内容。


参考答案:

①当事人的姓名或名称等基本情况。
②债务人应当给付的金钱、有价证券的种类和具体数额。
③清偿债务或提出异议的期限。
④债务人在法定期限内不提出异议的法律后果。
⑤审判员、书记员署名并加盖人民法院印章。
⑥发出支付令的年月日。


第4题:

唐宣宗时期,将刑律分类为门,附以有关的令、格、式、编成()。

  • A、《大唐六典》
  • B、《大中刑律统类》
  • C、《武德律》
  • D、《贞观律》

正确答案:B

第5题:

唐初“五十三条格”制定于()。

  • A、武德元年
  • B、武德三年
  • C、武德二年
  • D、武德四年

正确答案:A

第6题:

简述19世纪日本颁布的《学制令》的主要内容。


答案:
解析:
为实现“破从来之陋习”“求知识于世界”的改革目标,日本政府加强了对教育事业的领导与管理工作。1871年,明治政府在中央设立文部省,主管全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并兼管宗教事务。1872年颁布了 《学制令》,具体地确立了日本的教育领导体制:即实行中央集权式的大学区制。在文部省之下,全国共划分八个大学区(一年后减少了一个大学区),各设大学一所;每个大学区又分为32个中学区,每个中学区设中学一所;中学区又各分为210个小学区,每区设小学一所。

第7题:

什么是武德?传统武德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正确答案: 所谓武德,即武术道德,是从事武术活动的人在社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所应有的道的品质。在武德理论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一直居于封建社会正统地位的儒家仁学是传统武德的主要内容,主要表现为“仁、义、礼、信、勇”等方面

第8题:

简述“武德令”的内容


参考答案:

公元621年,唐高祖武德四年,规定了有关上自帝王后妃,下至文武百官及其妻女的服饰制度,甚为完备,服装史称“武德令”这是自汉明帝恢复“礼制”以来及隋炀帝“宪章古制,创造衣冠”之后拟定的最完整最系统、最完备的冠服制度,在我国服装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规定“上得兼下,下不得拟上”“武德令”是唐朝统治阶级的服饰制度的准则,其影响一直波及宋、明各朝。


第9题:

简述动员令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①敌国发动战争企图和本国面临的战争危险,把敌人的情况和本国所受威胁的真实程度告诉人民使全国上下对局势有清醒的认识,激发起巨大的爱国热情;
②国家抵抗侵略,保卫疆土的意志和决心以坚定全体军民的斗争信念;
③是全国或局部地区转入战时状态的实施要求;
④是国家战争动员领导机构的组成和权限,以便对整个动员工作实施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
⑤是动员实施的开始时间及完成时限。

第10题:

试述新时期的武德内容。


正确答案: 传统的武德精微而博大,源远而流长,但在长期封建伦理思想的影响下,自然带有相当的封建色彩,如“争正宗排异己”、“师命不可违”、“传男不传女”、“为哥们义气卖命”等。去其糟粕,其优秀的精华应得到充分肯定与继承。现代我们提倡的武德要把习武同弘扬祖国文化联系起来,培养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建立起新型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形成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忠诚党的武术教育事业,以国家和集体利益为重的武德思想。
要求习武者树立理想,为国争光;爱国爱民,见义勇为;尊师爱生,团结互助;修身养性,遵纪守法;文明礼貌,举止端庄,自觉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