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唐律》规定,犯十恶大罪者,一律处以凌迟极刑。
第1题:
下列关于唐律的说法中哪一个是不正确的?( )
A.唐律中“诸化外人,同类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的规定,其中“本俗法”是指唐代的地方习惯法
B.唐律与明律相比,其对于贼、盗的处罚要轻于明律
C.唐律对自首原则上采免罚主义
D.在唐律,“不缘公事私自犯者”属于私罪,实行从重处罚
第2题:
按唐律的规定,杀害本属县令,属于“十恶”中的()。
第3题:
唐朝在中国法制史上是一个很重要的朝代,下面关于《唐律》的说法正确的有:
A.唐律承隋制,将“十恶”列入名例律之中,并在分则各篇中对这些犯罪相应规定了最严厉的刑罚,而且,凡犯十恶者,不适用八议等规定,且为常赦所不原
B.唐律依犯罪人主观意图区分“谋杀”、“故杀”、“斗杀”、“误杀”、“过失杀”、“戏杀”,其中,“误杀”指过失杀人
C.唐律规定了六赃,具体包括以下罪名:“受财枉法”、“受财不枉法”、“受所监临”、“强盗”、“窃盗”、“坐赃”
D.唐朝确立了保辜制度,即对伤人罪的后果不是立即显露的,规定加害方在一定期限内对被害方伤情变化负责的一项特别制度:在限定的时间内受伤者死去,伤人者承担杀人的刑责;限外死去或限内以他故死亡者,伤人者只承担伤人的刑事责任
第4题:
依唐律规定,犯十恶大罪者,一律处以凌迟。
第5题:
唐律对化外人案件的处理原则是:同类相犯者,依()处断;异类相犯,依()处断
第6题:
下列关于唐朝刑法适用原则的表述,正确的是( )。A.十恶大罪。罪犯本人一律适用死刑B.共同犯罪以造意为首,随从者减一等C.出罪者举轻以明重D.自首减免刑罚,但自首不尽、不实者,不适用自首
第7题:
明律规定犯谋反罪者,处以()。
第8题:
正式确立“十恶”制度,犯十恶者,“为常赦所不原”。
A.《晋律》
B.《开皇律》
C.《唐律疏议》
D.《大明律》
第9题:
中国封建法典中规定的十恶不赦大罪始于什么?
第10题:
唐律规定在唐朝境内对不同国籍侨民之间相犯,依各本国法律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