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侵染循环特点。

题目

简述侵染循环特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非侵染性病害的特点。


正确答案: 1.分布普遍,危害严重
2.没有病症,通常是全株性的。初期表现多为黄化、花叶、枯斑、畸形、落花、落果等
3.田间分布往往成片,与一定的特殊环境相关联
4.发生的时间与气象因素密切相关。

第2题:

简述侵染性与非侵染性病害的各自特点


正确答案: 1、侵染性病害;由微生物侵染而引起的病害称为侵染性病害
2、非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是由非生物因子引起的病害,如营养、水分、温度、光照、和有毒物质等,阻碍植株的正常生长而出现不同病症。有些非侵染性病害也称植物的伤害。植物对不利环境条件有一定适应能力,但不利环境条件持续时间过久或超过植物的适应范围时就会对植物的生理活动造成严重干扰和破坏,导致病害,甚至死亡

第3题:

多循环病害的特点是()。

a.潜育期短

b.再侵染频繁

c.对不良环境抗性强

d.无再侵染


参考答案:ab

第4题:

简述水稻纹枯病的侵染循环?


正确答案: 越冬: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能以菌丝和菌核在病稻草、其他寄主和田边杂草上越冬。水稻收割时大量菌核落入田间,成为次年或下季的主要初侵染源。侵入与再侵染:春耕灌水后,越冬菌核飘浮于水面,栽秧后随水漂流附着稻株基部叶鞘上,在适温、高湿条件下,萌发长出菌丝,在叶鞘上延伸并从叶鞘缝隙处进入叶鞘内侧,先形成附着胞,通过气孔直接穿破表皮侵入。潜育期少则1~3d,多则3~5d。病菌侵入后,在稻株组织中不断扩展,并向外长出气生菌丝,蔓延至附近叶鞘、叶片或邻近的稻株进行再侵染。早稻上的菌核可作为晚稻的初侵染源。灌溉水是田间菌核传播的动力,密植的稻丛是菌丝体再侵染的必要条件。

第5题:

简述非侵染性病害的主要特点。


正确答案: (1)病株在田间的分布具有规律性,一般比较均匀,往往是大面积成片发生。
(2)症状具有特异性:除了高温热灼和药害等个别病原能引起局部病变外,病株常表现全株性发病;株间不互相传染;病株只表现病状,无病症。
(3)病害发生与环境条件栽培管理措施有关,因此,若用化学方法消除致病因素或采取挽救措施,可使病态植物恢复正常。

第6题:

苹果、梨轮纹病的侵染循环有何特点?


正确答案: 病菌的菌丝体、分子孢子器和子囊壳在病树受害部位越冬,成为翌年的侵染菌源。病果发生期较晚,很少产生子实体,或虽产生了实体,但孢子不能成熟,故不能成为侵染来源,当年形成的病斑不能产孢子,病菌仅在越冬部位生长期不断形成孢子,陆续侵染枝干和果实,如此多次发生的侵染均属初次侵染,而无再次侵染。

第7题:

简述非侵染性病原病害与侵染性病害相对应的特点。


正确答案: 非侵染性病害特点:
A.成片发生,比较均匀
B.不能够传染蔓延
C.在发病植株上无病原物
侵染性病害特点:
A.发生通常由点到面,表现出明显的发病中心
B.能够传染蔓延
C.在病部可见病原物的营养体或繁殖体

第8题:

侵染循环特点?


正确答案: 传播方式:随受病苗木的移植和调运,长距离传播;人为传播。主动远距离传播;接触传播;风雨传播。传播速度。
侵入途径:
(1)直接侵入
(2)伤口侵入

第9题:

简述园林植物细菌病害的侵染循环特点及防治途径.


正确答案: 侵染循环:
(1)侵入途径(伤口,自然孔口);
(2)传播途径和侵染来源
防治途径:
(1)园林技术防治;
(2)抗生素治疗;
(3)防止造成伤口和及时保护伤口

第10题:

简述条锈病侵染循环。


正确答案: 分为越夏存活、秋苗传染、越冬和春季流行四个阶段。
1.越夏:夏季最热月份(7-8月)旬均温低于20℃,能安全越夏,20-22℃越夏困难,大于23℃不能越夏;晚熟的冬春麦或自生麦苗上越夏。
2.秋苗发病:离越夏基地越近、小麦播种越早发病越重、发病越早;相反则病轻、病晚。
3.越冬:以潜育菌丝在麦叶组织中越冬;
4.春季流行:主要决定于春季降雨或结露。
(1)当地菌源为主的流行特点:单片病叶→发病中心→全田普发,病早病重;
(2)外地菌源为主的流行特点:中后期的爆发式流行;大面积同时发生,发展速度快;田间病叶分布均匀,多在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