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可照时间与季节和纬度的变化规律。

题目

简述可照时间与季节和纬度的变化规律。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最高可用频率的选择与()因素有关

  • A、一中的时间
  • B、季节
  • C、纬度
  • D、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D

第2题:

温度随纬度变化的规律是()。


正确答案:随纬度的升高而降低

第3题:

气温年较差的大小主要受()因素影响。

A、地表性质和季节

B、纬度和天气状况

C、纬度和季节

D、地表性质和纬度


参考答案:D

第4题:

如果没有黄赤交角,地球上将没有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的季节变化和纬度变化。


正确答案:错误

第5题:

试述正午太北半球阳高度角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规律。


正确答案: 由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h=90°-|φ-δ|可知在太阳直射点处正午时h最大,为90°;越远离直射点,正午h越小。因此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为:
随纬度的变化:在太阳直射点以北的地区(φ>δ),随着纬度φ的增大,正午h逐渐减小;在直射点以南的地区,随φ的增大,正午h逐渐增大。
随季节(δ)的变化:对任何一定的纬度,随太阳直射点的接近,正午h逐渐增大;随直射点的远离,正午h逐渐减小。例如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从冬至到夏至,正午h逐渐增大;从夏至到冬至,正午h逐渐减小。
在|φ-δ|>90°的地区(极圈内),为极夜区,全天太阳在地平线以下。

第6题:

客流动态的演变规律不包括()

  • A、时间性变化
  • B、周日间变化
  • C、季节性变化
  • D、昼夜变化

正确答案:A

第7题:

可照时数随纬度增加而(),()尤为显著。


正确答案:加长、夏季

第8题:

为了尽量减少()和()引起的辐射误差,遥感卫星大多设计在同一个地方时间通过当地上空,但由于季节的变化和地理经纬度的变化,两者的变化是不可避免的。


参考答案:太阳高度角、方位角

第9题:

简述余暇时间变化的规律和支配余暇时间方式的变化。


正确答案: 我国居民的余暇时间正在逐渐增加,但在余暇时间的使用上,存在着较大的浪费、据1997年由国家统计局、全国总工会、劳动部、卫生部、民政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6单位对全国29省71城市14977位职工实施的“中国城市职工生活时间分配研究”调查,我国职工每天的平均劳动时间5小时37分钟,上下班路途时间为39分钟,家务劳动为2小时24分钟,睡眠时间为7小时41分钟,学习阅览时间为55分钟;文体娱乐时间为1小时37分钟,教育子女的时间为42分钟,聊大时间为1小时21分钟。
据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一项统计,一个美的人每天的余暇时间里,无事可做、闭目养神、聊天闲扯的时间为7.1分钟,前苏联人为9.3分钟,联邦德国人为12.6分钟;而我国城市居民为48.77分钟。在90年代实行双休日之后中国职工的这个数字又延长了40多分钟。这说明我国的城乡居民支配余暇时间的能力还是比较差的。一种不能教会孩子支配余暇时间的教育是一种不完整的教育。同样,一个不能引导人们善度余暇的社会也称不上是一个完善的社会。因此,积极引导人们用科学、文明、健康的方式度过余暇时间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任务。把余暇时间用于体育运动和娱乐活动,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据1997年《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所提供的数据,目前我国城市16岁以上人口的人均闲暇时间已达每周19.16小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收入逐年增长,社会服务系统及第三产业的发展,家庭规模逐渐缩小,到20世纪末可达每周30小时左右。目前我国城乡居民余暇时间支配方式中,看电视和电影为第一位,占73.53%,阅读小说报刊杂志为第二位,占44.04%,从事体育活动为第三位,占26.68%。可见在余暇时间中用于看电视的时间所占的比例较高,每大看电视半小时至2小时有61.50%,2小时至4小时33.90%说明我国城乡居民每天停留在电视前时间较长,与发展中国家居民支配余暇时间的基本方式相吻合。我国城乡居民面对大量的余暇时间,如何善度余暇,用科学文明健康方式支配余暇时间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家庭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体育进入人们的生活方式以蔚然成风,通过体育改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的观念在社会中已确立,把更多的余暇时间投入到体育中来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和新生活的理念。

第10题:

对流层臭氧的浓度随纬度、经度、高度和季节变化而变化。


正确答案: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