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蘖同伸规律(N-3)、(N-2)?影响分蘖发生的因素?分蘖成

题目

叶、蘖同伸规律(N-3)、(N-2)?影响分蘖发生的因素?分蘖成穗规律?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N-3“同伸关系”。幼苗主茎出现第三叶时(用3/0表示),由胚芽鞘中伸出胚芽鞘分蘖,即C蘖,这是主茎上最先发生的分蘖,但该蘖发生与否,取决于品种和栽培条件。当主茎伸出第四叶时,主茎第一叶的叶鞘中长出主茎节位的第一分蘖,即I蘖。以后主茎每出现一片叶,即沿主茎出蘖节位由下向上顺序伸出各个分蘖,其出蘖位与主茎出叶数呈N-3的对应关系。
(2)N-2“同伸关系”。每个一级分蘖在伸出三片叶时,也能长出第一个二级分蘖,这个二级分蘖是由分蘖鞘腋长出的。当主茎长出第六片叶时,I蘖已达三叶龄,在其蘖鞘也同时伸出第一个二级分蘖,即IP蘖。上述叶蘖同伸关系是一种理论模式,与田间实际出蘖情况并不一定完全吻合。当水肥不足,栽培技术不当时,同伸关系破坏,甚至形成“缺位”现象,如播种过深时,一级分蘖I常不出现。
影响分蘖发生的因素:
(1)温度;
(2)土壤水分;
(3)光照;
(4)播种深度;
(5)营养。
分蘖成穗规律:
(1)冬小麦有2个分蘖高峰期。北方冬麦区正常播期播种,出苗后15~20d开始分蘖,后随主茎叶片数增加,分蘖不断增加,形成冬前分蘖高峰。越冬期分蘖停止生长,(黄淮冬麦区在冬暖年份仍有少量分蘖增加)。翌春温度上升至3℃以上时,春季分蘖开始,气温升至10℃以上时,春蘖大量发生,形成春季分蘖高峰。
(2)春小麦只有一个分蘖高峰期,晚播冬小麦冬前无分蘖或分蘖少,只有春季分蘖高峰;南方冬麦区也只有一个分蘖高峰。
(3)分蘖的“两极分化”。无论冬、春小麦,通常在主茎开始拔节前,全田总茎数(包括主茎和分蘖)达最大值。此后,由于小麦植株代谢中心的转移及蘖位的差别,分蘖开始两极分化,小分蘖逐渐衰亡,变为无效蘖,早生的低位大分蘖易发育成穗,成为有效蘖。分蘖衰亡表现出“迟到早退”的特点,即晚出现的分蘖先衰亡。拔节至孕穗期是无效蘖集中衰亡的时期。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小麦叶片与出蘖同伸关系规律是:某一叶片出现时,可能出现的分蘖数是其前两个()发生的分蘖数之和。

  • A、真叶
  • B、叶鞘
  • C、叶腋
  • D、叶序

正确答案:D

第2题:

根据小麦分蘖发生规律,在正常条件下,当小麦III蘖出现时,其主茎叶龄应为()。

  • A、5
  • B、6
  • C、7
  • D、8

正确答案:B

第3题:

我们假设水稻的两个分蘖,其蘖位分别是蘖位三与蘖位四,那么这就意味着( )。

A.蘖位三的分蘖,其蘖位较低,发生也较早

B.蘖位三的分蘖,其蘖位较低,但发生较晚

C.蘖位四的分蘖,其蘖位较低,发生也较早

D.蘖位四的分蘖,其蘖位较低,但发生较晚


正确答案:A

第4题:

当水稻主茎(母蘖)拔节时,因养分供应分蘖充分,分蘖仍继续。


正确答案:错误

第5题:

6叶期的水稻秧苗器官同伸为第第叶叶鞘迅速伸长,第叶节发根和第()叶发生分蘖。


正确答案:3

第6题:

根据叶蘖同伸关系,当水稻主茎n叶抽出时,与之同时长出的分蘖是()

  • A、n节的分蘖
  • B、n-1节的分蘖
  • C、n-2节的分蘖
  • D、n-3节的分蘖

正确答案:D

第7题:

水稻主茎第6叶抽出过程中,不包括分蘖鞘分蘖,此时同时生长的茎蘖数有()个。


正确答案:4

第8题:

根据叶龄模式理论水稻第n叶抽出,与第n叶同时生长的器官是()

  • A、n叶鞘
  • B、(n-1)—(n-2)节间
  • C、(n-3)叶分蘖抽出
  • D、n-3节根发根
  • E、n+1叶片伸长

正确答案:A,B,C,D,E

第9题:

按照叶蘖同伸规律,举例说出出叶与分蘖的关系?


正确答案: 叶蘖同伸规律:N叶伸出,N-3叶出现分蘖,如5叶伸出,5-3=2,即第二叶叶蘖出现分蘖。

第10题:

与水稻蘖期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从第四叶开始萌发分蘖到拨节为止,称为分蘖期
  • B、分蘖期的生长特点是以长蘖为中心
  • C、分蘖期是决定单位面积内穗数的关键时期
  • D、分蘖由茎基部节上的腋芽发育形成

正确答案: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