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茶园园地规划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道路系统的设置B、排蓄水系统设置C、茶园地块划分D、栽培授粉树

题目

下列关于茶园园地规划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道路系统的设置
  • B、排蓄水系统设置
  • C、茶园地块划分
  • D、栽培授粉树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一般茶园排蓄水系统应包括


正确答案: 隔离沟、等高截水沟、纵排水沟。

第2题:

茶园地面覆盖包括生物覆盖和人工覆盖。


正确答案:正确

第3题:

您好:我想咨询一下关于茶园树木砍伐问题。

我4年前承包了本村的一片茶园,是我一个人承包的总共承包12年。茶园上原本有很多栗树,因为栗树挡住了茶园上茶树的生长去年秋天我砍伐了大部分的茶树。现在我村上一任书记告我滥砍林木,请问我要承担多少责任


犯法

第4题:

茶园道路设计主干道


正确答案: 以场部为中心联络各区,贯穿全场每个作业区(若原有公路贯穿全场,则不必重建),路宽6~8米,可供拖拉机、汽车行驶。纵向坡度小于6°,转弯处的曲率半径不小于15米。

第5题:

茶园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有哪些优点和作用?


正确答案: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优点和作用;
A.投资少,技术简便;
B.秋冬或早春覆盖地膜,能有效保持和提高地温,保护茶树安全越冬,有利春茶早发;
C.在夏秋干旱季节,地膜覆盖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持土壤中的有效水分,增强茶树抗旱能力;
D.杂草旺盛生长季节前进行地膜覆盖,可以抑制杂草生长,减少地力消耗,消除一些茶树害虫寄主等。

第6题:

人工复合茶园生态系统有哪些优点?


正确答案: (1)改善茶园的光照强度,提高光能利用率;
(2)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有利于土壤保水保肥;
(3)提高土壤肥力,加快系统的养分循环;
(4)改善茶园气候因子,稳定了茶园土壤的水、气、热;
(5)有利于茶园有益生物的生长发育和保护;
(6)提高茶叶品质。

第7题:

大面积建柑橘园时怎样进行园地的规划?怎样划分小区和设置道路?


正确答案: 为了便于管理,大面积建柑桔园,必须高标准严要求,认真作好果园规划。规划内容包括:小区划分、道路设置、排灌设施和防风林设置、水土保持工程和果园建筑物布局等。
小区划分应有利于果园耕作管理和山地水土保持为原则。小区的形状、大小要与地形、土壤和小气候特点相适应,并要与道路、水利系统、梯田布局等结合起来。在自然环境基本一致的情况下,不必划分小区。但面积较大,地形变化较大的地方,应按照地形、土壤等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区划:小区以长方形为宜,面积30~50亩为一区较适宜,小区长宽比2:1或5:1。平地小区长边应取南北向,与果树行向一致。这样植株之间彼此荫蔽少。坡地桔园可以每几个梯级划分为一个小区,长边必须与等高线平行,这样便于耕作和排灌,且与自然环境相适应。小区面积不宜过大、过小,过大,不便于管理,过小,机械耕作效率低。
道路设置以合理利用土地,便于果园管理和交通运输为原则,同时应与小区划分相配合。小型桔园,可设置一、二条道路,居中为一条主道,路宽5~6米,区间设小道与主道相连。大面积桔园必须经过调查和测量,设置主道、支道和步行道。主道是全园的交通干线,能通行大型机动车辆、并能通往每个小区和山头。一般宽6~8米,同时要与附近交通要道相通。主道最好沿山脚或山脊。坡面过长时,应在半山腰加设一条环山道。陡坡山地道路应环山弯曲而上,成“之”字形,以利于行车和防止水土流失。支道设在小区的四周,一般宽3~5米。此外,还要根据地形变化,方便管理,合理配置若干步行道。步行道宽1.5~2米。步行道连支道,支道连主道,构成纵横交错的交通道路网络。

第8题:

下列属于观光农业资源自然景治山要素的是()

  • A、茶园
  • B、放牧
  • C、古道路
  • D、森林

正确答案:D

第9题:

茶园区块划分


正确答案: 种茶区域确定后,将土地分区划块。大型茶场可下设分场,茶叶加工厂等。一般中小型茶场,可将土地分成区、片、块,用防护林、隔离沟、主干道作为区的分界线,独立的地形或支道可作为片的分界线,片内可用人行道划分成若干地块,块的大小以3335~6670米2为宜,茶行长度为50米左右,要便于田间管理、采茶和今后的机械化操作,能充分提高土地利用率。

第10题:

茶园道路设计支道


正确答案: 支道一般与主干道垂直,与人行道连接,贯穿整个茶园,是主干道的辅助道路,支道路宽3米左右,可供手扶拖拉机、手推车行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