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化服务为企业企业联络消费者

题目

农化服务为企业企业联络消费者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推销人员直接为最终消费者服务。

  • A、批发企业
  • B、零售企业
  • C、职业
  • D、生产资料

正确答案:B

第2题:

农化服务是我国农业现有国情对企业的要求


正确答案: 化肥是对粮食增产贡献最大的因子之一。据世界粮农组织的统计表明,发展中国家通过施肥可提高粮食单产55%-57%,可提高总产30%-31%。中国化肥试验网结果也显示,化肥对我国粮食生产的贡献率近40%。近年来,我国化肥施用量每年增长2.8%左右,2006年化肥施用量为4927.7万吨,2007年为5107.8万吨(折纯量,中国统计年鉴),已占全球化肥用量的35%左右,且仍处于上升阶段。总之,化肥已对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和粮食的供应安全产生深远的影响。

第3题:

通过农化服务获取消费者及市场即时信息,为公司产品和销售决策提供帮助


正确答案: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其实获取消费者信息是一个产品长久发展的重要保证,技术服务部门通过调研和深入农村基层,获取农户的基本信息、土壤状况、种植结构、施肥习惯、竞争对手状况和购买心理等。获取信息后,对信息进行归类、整理、分析,最后建立数据库,为业务人员在产品宣传上和有针对性地推广产品提供帮助。技术服务部门同时是了解和分析市场形势的关键部门,市场形势风云变幻,利用专业优势和市场变化(可和信息部门进行共同作业)等信息,对所积累的材料进行详尽的分析,为公司的生产和销售提供第一手情报,降低产品的生产和销售风险。

第4题:

企业农化服务的背景及社会需求


正确答案: 1、农化服务是公司价值的体现,是央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2、公司集团化发展,产品的多样化、配方多元化发展需要农化服务的科研支撑。3、新型肥料的研发需要农化服务相关技术的配合。4、销售的整合,市场营销离不开农化服务的技术支持。5、国家测土配方施肥行动—制度化、持久化。6、现代农业发展,土地流转,集约化经营需要农化服务技术服务。7、企业之间竞争集中在产品和服务领域,农化服务是提升品牌价值的主要手段

第5题:

肥料生产为农化工作服务


正确答案: 国外肥料企业的生产与农化服务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而肥料的生产又以农化服务形成的配方为导向,生产部门在肥料出厂前负责按照农化中心提出的养分比例、养分形态、填料种类、中微量元素等要求根据企业生产工艺情况生产肥料,肥料出厂后的田间试验、宣传推广、示范验证、市场调研以及销售活动均由农化服务工作负责。

第6题:

社会注意贸易的最终目的是()。

  • A、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 B、为商业企业获利
  • C、为消费者服务
  • D、为工业企业服务

正确答案:A

第7题:

生产企业农化服务工作职责和具体工作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企业不同农化服务侧重点各有不同


正确答案: 1、根据产品应用情况和公司计划制定公司中、长期产品发展规划;
2、根据客户需求和公司计划制定区域产品组合、产品策略;
3、根据调查、试验以及专家咨询提出使用建议,解决技术问题;
4、产品策划过程中在农业技术层面协调生产与销售;
5、收集客户新需求、竞争产品资料以及国家宏观农业政策及肥料发展趋势信息,并反馈;
6、利用肥料示范、测土施肥、专家咨询等形式推广产品、促进销售;
7、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开展农业肥料科学试验,为肥料销售提供理论支持;
8、建设基层测土实验室、并维护其设备,
9、建立公司客户档案、产品应用数据库;
10、接听和反馈农化服务热线,维护公司网站农化相关内容

第8题:

以下哪项属于企业联络员卡被终止的情形?()

  • A、企业联络员以所在企业名义为非本企业境外人员代办签证、居留许可
  • B、企业联络员利用职务之便,为非本企业境外人员申办签证、居留许可手续提供虚假材料的
  • C、企业联络员伪造、变造、买卖或使用伪造、变造、买卖的材料申办签证、居留许可手续
  • D、以上皆是

正确答案:D

第9题:

农化服务引领企业走向未来


正确答案: 农化服务是企业走向市场,走向未来的必然选择。有不少的化肥生产企业,由于受销售体制的影响,大都还不适应市场竞争。企业如果不在内部管理和农化服务方面多做一些工作,那么随着化肥市场的放开,将难有立足之地。也很难想象一个企业只管生产而对其产品的使用、售后服务、新产品开发等不闻不问将怎样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下大力气抓好农化服务工作,是化肥生产企业走向市场,走向未来的必然选择。

第10题:

中国化肥企业农化服务存在问题


正确答案: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复杂的农业状况,化肥企业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都比较困难,更没有精力和能力开展农化服务工作。同时,化肥企业过去只从事肥料生产,对农业生产缺乏了解,加之农化服务投资较大,短期难以实现经济效益,这就造成了农化服务作用仅限于宣传促销、售后服务、培训讲座几个方面。由于过去计划经济时代肥料由国家统购统销,肥料企业只负责生产,而农化服务工作由农技推广部门负责,这就造成了化肥流通体制改革后,整个产业链的断裂,化肥行业尤其是化肥行业缺乏能够把企业经济效益、肥料销售、肥料开发及技术推广联系为一体的农化服务平台,产品的换代研发难以与农民需求和政策法规同步,技术推广不能以物化产品形式出现,农民难以接受。一方面,政府原有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网破、线断、人散”,致使那些有用的科学施肥技术无法到达农民手中而被束之高阁,这就造成了农业部门针对肥料的肥效、施用方法、植物营养方面研究较多,而由于无法进入肥料的生产乃至销售领域,许多研究成果缺乏针对性,难以转化成现实产品。另一方面,化肥企业的精力主要投入在工艺革新、技术调整上,对于肥料的施用方式方法、肥料农业性状无法涉及,虽然企业也进行肥料田间试验,但精力和能力有限难以深入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这就造成了肥料生产和应用的脱节,无法提高产品附加价值、优化产品结构、促进销售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