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

题目

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

  • A、军队
  • B、国防
  • C、人民
  • D、民族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C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辩证思维训练包括()。

A.从各个不同的方面去思考问题
B.要从正反两方面去思考问题
C.从长远和当前兼顾的观点思考问题
D.从具体矛盾具体分析的观点分析问题
E.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答案:A,B,C,D,E
解析:
辩证思维训练包括: 1.根据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从各个不同的方面去思考,迅速把思考结果记录下来。 2.对下列问题,要从正反两方面去思考,给出比较全面的答案。 3.从长远和当前要兼顾的观点。 4.从行动的目的性应当明确,具体矛盾具体分析的观点 5.根据要抓主要矛盾的观点 6.改变静止的观点,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7.不固执己见,头脑不僵化,放弃陈旧的错误的,吸取他人的长处和善于集思广益,也是辩证思维的必然要求。 8.分析和综合的统一是辩证思维的重要准则 9.比较是认识思维对象之间的差异性和共同点的方法 10.辩证思维的方法要求我们抓事物发展的关节点,注意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 11.善于区别现象和本质 12.善于找到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13.有时我们会发现,越是困难的时候,坚持下去,离成功也就不远一了。思考问题时也是这样,越是遇到难度大的部分,恰恰就是快要解决的时候。这说明创新思维要解决的问题快要出现或已经出现了,这正是接近了事物的本质,也正是临近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转折点。 14.对于已经取得的成果或结论,要用清晰的语言(包括数学语言)表达,这是辩证思维的要求。

第2题:

漫画《顾前不顾后》(图1)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B.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C.要用实践的观点看问题

D.要用运动的观点看问题

答案:A
解析:
漫画中的人物坐在悬崖峭壁的树上砍树,他没有预想到树砍下了,人和树也要一起掉下悬崖了。所以,漫画启示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第3题:

儿童逐渐学会从别人的观点看问题,意识到别人持有与他不同的观念,叫做_______。


正确答案:
去自我中心

第4题:

“一发不可牵,牵之动全身”这是用()

  • A、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 B、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 C、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 D、规律客观性看问题

正确答案:B

第5题:

按照任务中心理论的观点,一个学生之所以成绩差不是因为他没有能力,而是他暂时没有真正发挥出潜能。()


正确答案:正确

第6题:

儿童从出生到成人的认知发展不是一个数量不断增加的简单积累过程,而是伴随同化性认识结构的不断再构,这一观点属于()观点。
A.自然成熟论
B.发生认识论
C.发现论
D.环境一学习理论


答案:B
解析:
题目表述的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观点,也是他提出的发生认识论的主要观点,故选B。

第7题:

漫画《顾前不顾后》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B.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C.要用实践的观点看问题
D.要用运动的观点看问题

答案: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解读漫画以及对哲学基本观点的区分。联系的观点是指世界上万事万物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系。漫画中主人公砍掉树枝,自己也会失去性命,A项正确。

B项: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事物是前进型和曲折性的统一,量变会引起质变。与题干无关,排除。

C项:要用实践的观点看问题,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与题干无关,排除。

D项:要用运动的观点看问题,世界万物都在运动之中。与题干无关,排除。

第8题:

1958年,我们认为麻雀吃粮食,于是把它列为“四害”之一,加以消灭,后来我们认识到麻雀在消灭害虫方面贡献很大,便把它从四害中解放出来,并列为保护动物。1958年,我们消灭麻雀的错误,从哲学上看是没有做到()。

A.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B.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C.用实践的观点看问题
D.用量变质变的观点看问题

答案:A
解析:
矛盾具有统一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斗争性与统一性是矛盾所固有的两种基本属性。因此我们看问题要全面,1958年消灭麻雀就是因为单纯地只看到了麻雀有害的一面,而忽略了其有益的一面,没有用全面的观点看待问题。故本题选A。

第9题:

下列哪些属于创业时容易犯的严重错误?()

  • A、找到的不是真正的机会
  • B、组建的不是团队而是团伙
  • C、创业过程关注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的整合
  • D、创业核心要素之间的匹配不当

正确答案:A,B,D

第10题:

在前运算阶段,幼儿已经能够从别人的观点和角度去看问题


正确答案:错误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