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感觉、知觉?

题目

什么是感觉、知觉?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感觉定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是人们了解外部世界的渠道,也是一切复杂心理活动的基础和前提。
知觉的定义:知觉是在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和主观状况整体的反映。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关于知觉和感觉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感觉是在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是知觉的深入

B知觉是感觉的前提,没有知觉就没有感觉

C感觉到的个别属性越丰富,对事物的知觉就越全面

D知觉过程并不是感觉的简单相加


正确答案是:CD

第2题:

感觉与知觉的关系正确的论述有()。

A.感觉是知觉的成分

B.感觉是知觉的基础

C.知觉是在感觉之上产生的

D.没有感觉就没有知觉

E.知觉是感觉的成分


参考答案:ABCD

第3题:

感觉和知觉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感觉和知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感觉和知觉是不同的心理过程,感觉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反映的是事物的整体,即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感觉仅依赖个别感觉器官的活动,而知觉依赖多种感觉器官的联合活动。可见,知觉比感觉复杂。
2、感觉和知觉有相同的一面:它们都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反映,如果事物不再直接作用于我们的感觉器官,那么我们对该事物的感觉和知觉也将停止。感觉和知觉都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初级形式,反映的是事物的外部特征和外部联系。如果要想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光靠感觉和知觉是不行的,还必须在感觉、知觉的基础上进行更复杂的心理活动,如记忆、想象、思维等。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感觉,也就没有知觉。我们感觉到的事物的个别属性越多、越丰富,对事物的知觉也就越准确、越完整,但知觉并不是感觉的简单相加,因为在知觉过程中还有人的主观经验在起作用,人们要借助已有的经验去解释所获得的当前事物的感觉信息,从而对当前事物作出识别。

 

第4题:

感觉的处理通路()。

  • A、感觉-知觉-认识-记忆
  • B、感觉-知觉-认识-情感
  • C、感觉-知觉-记忆-认识
  • D、感觉-知觉-情感-认识
  • E、感觉-知觉-情感-记忆

正确答案:A,B

第5题:

对于感觉和知觉,以下论述不正确的是()

A知觉是感觉的总合

B感觉和知觉均属于认知过程

C知觉的产生不完全依赖于客观刺激

D感觉是知觉的基础


A

第6题:

感觉和知觉的有什么异同?


参考答案:相同点:①感觉和知觉是人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初级阶段,是认识世界的开端,是其它心理活动的基础。②都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反映。不同点:①感觉介于心理生理之间,知觉是生理机制为基础的纯粹的心理活动;②感觉是个别属性,知觉是整体属性;③感觉是单一分析器,知觉是多种分析器。

第7题:

下列关于感觉和知觉关系的表述,错误的是

A.知觉以感觉为基础
B.知觉是个别感觉信息的累加
C.知觉,与感觉都是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的反映
D.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答案:B
解析:
知觉和感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联系 它们都足由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而引起的,都属于对事物的感性认识。 2.区别 感觉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反映的则是事物的整体。但是知觉不是个别感觉信息的简单总和,它已经将各种感觉信息整合成一种结构,并融合了人们的经验。同样一个事物对不同人来讲,感觉是一样的,知觉是不同的(掺杂了知识和经验)。

第8题:

什么是感觉和知觉?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主要阶段是什么?


正确答案:
(1)①感觉是个体对事物个别属性的直接反映。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产生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到中枢神经系统引起感觉。
  ②知觉是个体对事物整体属性的直接反映,是个体选择、组织并解释感觉信息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和某一种感觉相联系,而且往往是多种感觉协调活动的结果。在知觉过程中,人脑将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化为整体经验,知觉是个体对客观事物和身体状态整体的反映。它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的主观态度和过去的知识经验。人的态度和需要使知觉具有一定的倾向性,知识经验的积累使知觉更丰富、更精确和更富有理解性。
  (2)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主要阶段:
  ①原始的感知阶段。儿童最初的感知能力是与生俱来的。新生儿已经有了味觉和嗅觉。这些最初的感觉是生理性活动,同时又是原始的心理活动。在新生儿期和婴儿早期,原始的感知觉不断发展,日益分化,来自不同感觉道的感知觉,开始协调活动。
  ②从知觉的概括向思维的概括过渡阶段。出生后第一年,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概括,在婴儿认识事物的活动中起主要作用。比如婴儿分辨亲人和陌生人,依靠的是对不同人脸的初步的概括性反映,这是知觉水平的概括。1岁以后随着语言的萌芽和发展,婴儿反映客观事物的概括性水平逐渐提高。婴儿对事物的知觉逐渐和具体表象联系起来。由此逐渐开始出现对物体形状、大小、空间和时间关系的复杂知觉。2岁左右,当婴儿的语言和思维真正发生时,对事物认识的概括性水平,逐渐从知觉的概括向思维的概括过渡。
  ③掌握感知标准和观察方法阶段。3岁以后,儿童对物体的感知,渐渐和有关概念联系起来。比如对颜色的知觉,已经不停留在对射入眼帘的光线波长的反映,而把它归入某种颜色的类别,并且能够学会叫出颜色的名称,比如,幼儿会说:“像橘子那样的颜色”,或说出“橙色”。掌握感知标准的活动和思维活动已不可分割。与此同时,幼儿感知活动的目的性也逐渐提高,形成了观察的能力,4~5岁以后,能够逐渐有意识地支配自己的感知活动,掌握了观察方法。

第9题:

感觉是知觉的起点,知觉是感觉的简单相加。


正确答案:错误

第10题:

知觉与感觉的区别是什么?


正确答案: (1)从定义上看,感觉指客观存在的物质对象作为刺激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时,在大脑中对特定对象的个别属性的直接反映。如外在的色彩、声音、味道、触摸到东西、嗅到气味等;内在的饥饿、疼痛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它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2)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事物整体的反映。
(3)感觉的产生依赖于客观事物的物理属性,相同的刺激会引起相同的感觉。知觉不仅依赖于它的物理特性,还依赖于知觉者本身的特点,如:知识经验,心理状态,个性特征。知识经验的映像比较突出。
(4)感觉是某个分析器活动的结果。知觉是多个分析器活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