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增养殖学

题目

鱼类增养殖学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引起海水养殖鱼类疾病的原生动物病原主要有()、()、()等三类,引起海水养殖鱼类疾病的吸虫类病原有()、()两类。


正确答案:鞭毛虫;纤毛虫;孢子虫;单殖吸虫;复殖吸虫

第2题:

水温对养殖鱼类的影响?


正确答案: 水温直接影响鱼类的代谢强度,从而影响鱼类的摄食和生长,水温还会影响到鱼类的生存。各种鱼类均有其适宜的温度范围,在这个范围内随着水温升高,鱼的代谢加强摄食增加,生长也加快。

第3题:

我国水产养殖品种繁多,海水养殖以()为主

A.鱼类

B.鱼类和贝类

C.水草

D.贝类


正确答案:BD

第4题:

试述养殖鱼类选择标准?


正确答案: 1.鱼类的规格和品质
2.当地的需求情况
3.当地的条件

第5题:

氧对养殖鱼类有什么影响?


正确答案:水中溶氧是鱼类生存和生长的重要环境条件。低氧对鱼类生长是很不利的。日本叶氏用含氧量2.1—7.2毫克/升的水(22℃)进行饲养鲤鱼的试验表明,鲤鱼的生长量,摄食量和饲料利用率,在含氧量4.1毫克/升以下时均急剧下降,水中含氧在4.1毫克/升以上,饲料利用率才保持平衡,生长和摄食量的突变点为2.1毫克/升氧,而且摄食和生长髓含氧量升高而加快。鱼池中过饱和氧一般对鱼类没有什么危害,但饱和度很高有时会引起鱼类发生气泡病。溶氧过低则会引起鱼类浮头,严重时窒息死亡,水中溶氧对有机物质的分解和池塘物质循环起着重要作用。改善池塘溶氧条件,特别是底层水的溶氧条件,能促进有机物的分解,消除或减少有机酸和氨等有害的中间产物,改良水质,加强池塘物质循环强度,为鱼类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为饵料生物的繁殖创造有利条件。因此,在养鱼生产中,应十分重视池塘的氧气条件,改善溶氧状况是取得稳产高产的重要措施之一。

第6题:

引起海水养殖鱼类疾病的原生动物病原主要有()、()和()等三类,引起海水养殖鱼类疾病的吸虫类病原有()和()两类。


正确答案:鞭毛虫、纤毛虫和孢子虫;单殖吸虫和复殖吸虫。

第7题:

池塘鱼类养殖包括四个阶段?


正确答案: 1.亲鱼经过人工繁殖取得鱼苗;
2.鱼苗经过数十天至数月培育成鱼种;
3.鱼种经过数月或1—3年养成食用鱼;
4.食用鱼经挑选培育成供繁殖用的亲鱼。

第8题:

新中国成立后,鱼类增养殖取得科技成就有几方面?


正确答案: 鱼类增养殖取得的科技成就:
①鱼类遗传育种研究
②鱼类种质资源及保存技术
③鱼类增殖与保护
④鱼类生殖生理与人工繁殖技术
⑤鱼苗、鱼种生物学及其培育技术
⑥养鱼池生态学与食用鱼养殖技术
⑦稻田养鱼生态系与综合技术
⑧冰下水体生态系与鱼类安全越冬技术
⑨鱼类养殖种类与养殖方式

第9题:

写出25种以上主要增养殖海水鱼类种类。


正确答案:黄勃海海区:鲆、鲽类,包括大菱鲆、舌鳎等
东海海区:大黄鱼、黄姑鱼、真鲷和黑鲷等。
南海海区:斜带石斑、赤点石斑、花鲈、尖吻鲈、青鲈,断班石鲈、真鲷、平鲷、黑鲷、黄鳍鲷、紫红笛鲷、红鳍笛鲷、五带笛鲷、斜带髭鲷、花尾胡椒鲷、星斑裸颊鲷、金钱鱼、青弹涂鱼、大弹涂鱼、篮子鱼、军曹鱼、海马、卵形鲳鲹、红鳍东方鲀、暗纹东方鲀等。

第10题:

鱼类增养殖


正确答案: 包括养殖和增殖两个部分。鱼类增殖是将鱼放入水体中并加以适当管理,促使其生长发育繁殖,最终培育成满足市场需求的食用鱼的过程;鱼类增殖是指对天然水域鱼类资源进行繁殖保护以及鱼苗、种苗人工放流,增加鱼类资源数量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