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会歌的含义是从奥林匹克活动中追求人生的真、善、()。

题目

奥运会会歌的含义是从奥林匹克活动中追求人生的真、善、()。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以下歌曲都曾经是奥运会主题曲,但被选为奥林匹克运动会永久会歌的是( )。

A.《奥林匹克颂歌》
B.《奥林匹克赞歌》
C.《奥林匹克交响曲》
D.《奥林匹克之歌》

答案:A
解析:
奥运会历史上诞生了无数悦耳的旋律,选项中的四首歌都是其中的精 品。A选项《奥林匹克颂歌》曾经在1896年于雅典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开幕式上演奏。1958 年于东京举行的第55次全会上确定用它作为奥林匹克运动会永久性会歌。B选项《奥林匹克 赞歌》为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和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会歌以及1956年墨尔本奥运会主题 歌的歌名,但作曲并非同一人。C选项《奥林匹克交响曲》为1948年伦敦奥运会的管弦乐作 品。D选项为1936年柏林奥运会的会歌,为理查德*施特劳斯所作,当时《奥林匹克颂歌》并 未被选为永久会歌。

第2题:

请选择图示适用于2008年背景奥运会歌曲《我和你》( )。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合唱指挥图示以及音乐作品的积累。题干中所提及的歌曲《我和你》是四四拍的歌曲。C项正确。

A项:二拍子指挥图示。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三拍子指挥图示。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五拍子指挥图示。与题干不符,排除。

第3题:

奥林匹克标志权利人的权利划分是依据()确定的。

A、《奥林匹克宪章》

B、《第29届奥运会主办城市合同》

C、《奥林匹克宪章》和《第29届奥运会主办城市合同》

D、《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


参考答案:C

第4题:

奥林匹克会歌叫什么名字?


正确答案: 奥林匹克圣歌

第5题:

在1896年雅典举行的第一届奥运会开幕式上,演奏了一曲优美而庄严的古典管弦乐,这是由希腊人萨马拉斯作曲、帕拉马斯作词的(),后来被确定为奥林匹克会歌。

  • A、《奥林匹克赞歌》
  • B、《奥林匹克之歌》
  • C、《奥林匹克圣歌》

正确答案:C

第6题:

“真”侧重于人掌握客观规律,“善”侧重于掌握人的需要,人只有满足自己和社会的需要才能达到“善”。而“美”则侧重于在前两者的前提下,超越“真”和“善”各自的局限性,比较自由地把握客体,从而充分地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
因此,______。

A.“美”是最自由的
B.“美”是人生最高境界
C.“真”“善”和“美”是一体的
D.“美"的人生应该成为人生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

答案:B
解析:
横线出现在文段结尾, 起到总结前文的作用, 前文首先介绍了“真” “善” 两个不同的侧重点, 并表示人需要满足相应条件才能达到, 紧接着引出“美” 的侧重, 并通过“从而” 引导结论, 表明“美” 可以超越“真”和“善” 的局限“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 , 整个前文通过“美” 与“真” “善” 的对比, 凸显出“美” 的境界是这三者中最高的, 是对“真” 和“善” 的超越, 对应 B 项。A 项“最自由” 对应“比较自由的把握客体” , 属于“从而” 引导结果之前, 非重点, 排除;C 项“一体的” 表述错误, 文段强调的是“美” 与“真” “善” 不一样, 而非一个整体, 与文意相悖, 排除;D 项“人生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 无中生有, 文段没有阐述“美” 给人带来什么价值, 排除。故正确答案为 B。

第7题:

从1964年东京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始,()被列为奥运会项目。


正确答案:柔道

第8题:

《撒马拉斯颂歌》1958年被正式确定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永久会歌,并改名《奥林匹克颂歌》。下列关于该会歌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奥林匹克颂歌》是首庄严悠扬的乐曲

B.开、闭幕式都要演唱《奥林匹克颂歌》

C.《撒马拉斯颂歌》改编自古罗马管弦乐

D.《撒马拉斯颂歌》出现时间早于五环旗

答案:C
解析:
每届奥运会的开闭幕式仪式的升、降奥运会会旗时演奏的《萨马拉斯颂歌》是一曲优美而庄严的古典管弦乐曲,由希腊人斯皮罗斯-萨马拉斯作曲、科斯蒂斯 帕拉马斯作词,曾在1896年雅典第一届奥运会开幕式上演奏过。五环旗是1913年根据皮埃尔 德 顾拜旦的构思而设计制作的,晚于《萨马拉斯颂歌》出现的时间。故选C。

第9题:

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是() 

  • A、进行创造性实践活动的物质因素
  • B、无拘无束的、随心所欲的实践自己的人生
  • C、既要贡献、更要索取;既不占便宜,更不吃亏
  • D、选择正确的人生价值目标,自觉追求人生的真、善、美
  • E、提高自我的主体意识,增强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正确答案:D,E

第10题:

怎样理解“真、善、美”及其统一是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在文学创造中“真、善、美”与“艺术真实”、“情感评价”、“形式创造”是什么关系?


正确答案: 文学创造首先是理解、反映和阐释对象世界的认识活动。认识活动的价值取向是以“历史理性”求“真”。诚然真的并非都是善的和美的,然而善的和美的却一定是真的,没有“真”,“善”和“美”就失去了根据和依凭。实践证明,作家对对象世界的理解、反映和阐释,只要合情合理,他的作品就会具有“真实性”的品格;而具有“真实性”品格的作品,才能让读者产生信任感及认同感,并因其与“善”、“美”相统一而为之所吸引所感动,从而获得思想上的启迪和精神上的享受。一句话,“真”乃是文学的审美价值追求实现的基础。其次,文学创造还是情感地评价对象世界的审美活动。其价值取向的核心是向“善”,体现为“人文关怀”。鲁迅在谈到“真善美”作为文学批评的美学标准时,曾把“善”置换成“前进”一词,即有利于社会前进或进步的意思。这就把“善”的内涵具实化了,意味着情感评价作为“善”的价值追求具有高尚品格和功利取向。前者是指作家对社会生活作出的“裁判”,蕴含着对美好事物、美好情操、美好生活和美好理想的守望与追求,以及对丑恶、腐朽和阴暗事物的拒斥;后者则是指所作出这一“裁判”具有助益社会人生的功利性。这些都是文学审美价值创造的必然要求。因为“美”不仅根植于“真”,它还源于“善”。最后,文学创造还要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形式创造,境界是呈“美”,体现为“文体升华”。当艺术真实的创造及其蕴含的情感评价成为“真”与“善”的统一时,这统一便构成文学创造追求的审美价值。然而这个“美”尚处于内容状态,还需要相应的形式创造予以外化与体现,使之成为艺术文本。因此,形式创造是文学审美价值追求的最后完成。但在实质上,形式创造是贯穿于文学创造活动的始终的,即是说,从艺术构思到作品诞生的全过程,作家对内容的孕育创造本身也是对形式的孕育创造,就蕴含着一个“文体升华”或“形式美”的问题。所以,“美”是与“真”、“善”一体化的,它附丽于“真”、“善”,又使“真”、“善”得以升华,更有力量,三者统一更好地实现了文学的审美价值追求。就三者在文学创造中与“艺术真实”、“情感评价”、“形式创造”的关系而言,是三位一体相互融通的,“艺术真实”主要与真相关,“情感评价”主要与善相关,“形式创造”主要与美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