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文协”的性质及历史功绩。
第1题:
试述唐太宗的历史功绩。
在唐进行统一全国的战争中,太宗李世民率军平定了各地割据势和,建立了显赫的战功,对唐统一全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唐太宗在他在位的23年期间,在高祖建制的基础上,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实施一系列改革,奠定和完善了各项治国制度。三省六部制、州县两级制是后世官制制定的基础。均日制与租庸调制的制定,以法律形式使一般百姓得到了土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对稳定社会有积极作用;府兵制度对加强中央集权和维护国家统一有重要作用;科举制度为国家广泛地招揽了大地人才。上述一系列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使他在位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社会较为安定,经济发展较快,形成了“贞观之治”。
同时,唐太宗能够总结隋朝二世而亡的教训,真切地认识到国君好比是舟,人民好比是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治政甚勤。他鼓励臣下指摘国君过失,开怀纳谏,懂得澄清吏治的重要性,注意精兵简政,重视刺使、县令等“采民之官”的人选,注意法制,贞观年间,形成了执法严明公允的局面,他还对少数民族采取不歧视的开明政策,使胡汉各族相安共处。总之,唐太宗的个人才能及他商明的政治手腕使他在位其间形成了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治世”局面。
但是,作为帝王,唐太宗同样对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他晚年的政治已经远不如即位前期,显得
有些刚愎自用,志得意满,多次对一些国家用兵,还大兴土木,营缮陵墓宫殿,已显得不愿听忠告,曾令人仆倒自己为魏徴作的刻石碑文,晚年屠杀张亮、刘泊等极有才能的宰相,最后只信任他的妻舅长孙无忌等少数亲信和一些一味逢迎吹拍的佞幸之徒。
第2题:
第3题:
综述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的历史功绩。
孙中山(1866—1925年),名文,字逸仙,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县)人。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伟大的先行者。他在辛亥革命时期作出了重大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提出了指导革命的理论和纲领。
第二,创建了中国同盟会,为辛亥革命的胜利奠定了组织基础。
第三,发动与领导多次武装起义并同改良派展开论战。
第四,为巩固新生的政权而斗争。
第4题:
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我国历史上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二人共同的历史功绩是()
第5题: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已形成民族语文的协作机构,著名的有()
第6题:
第7题:
试论述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及意义。
(1)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把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线上。
(2)五四运动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了群众,是一场真正的群众性的革命运动。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工人阶级第一次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运动后期发挥主力军作用。
(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作了思想和干部上的准备。
(4)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代替资产阶级成为中国革命领导者。
略
第8题:
运用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历史人物与其功绩不相符的一项组合是()
A.①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
B.②大力推行儒学教育
C.③重用房玄龄、杜如晦为相
D.④建立元朝,定都大都
第9题:
简述《火星报》创办的背景、经过及历史功绩?
第10题:
试论述欧洲联盟法的历史影响及未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