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郭沫若历史剧的表现特征

题目

简述郭沫若历史剧的表现特征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大胆想象,对具体的史事运用极为灵活。
一方面,尽可能在大关节上不违背历史真实,但为了表现主题,又进行自由的虚构与改造;
另一方面,为追求历史与现实精神的真实表现,不惜改动具体的历史事实。这是浪漫史剧的突出特点。
1.“无中生有”,如《屈原》中的婵娟、卫士,《棠棣之花》中的酒家女等;
2.编造重要的历史情节,如《虎符》围绕如姬的一系列情节;
3.改动历史文化背景,如《棠》剧中剧中人说出了与现代人出入不大的口语,让聂嫈唱出了五言诗,游女唱出了白话诗;
4.有意曲解历史人物的基本面貌,如《屈原》中对张仪的曲解,《高渐离》中对秦始皇的过分毁蔑等。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郭沫若宣扬爱国精神历史剧代表作是?


正确答案: 郭沫若宣扬爱国精神历史剧代表作是《屈原》。

第2题:

简述郭沫若历史剧创作的特色。


正确答案: 1、崇高的悲剧美。
2、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
3、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

第3题:

郭沫若的历史剧往往客观写实。()


参考答案:错误

第4题:

试析郭沫若早期历史剧中现实与历史相结合的艺术特征。


正确答案: 郭沫若的历史剧的构思立意虽是立足于现实的,但他也较好地协调了历史与现实,“古”与“今”的关系。他在构思立意时,注意了历史与现实,古与今的相似之处,特别注意了“古”与“今”的相通,古今人民情绪的相近,古今道德观念的相承。如《卓文君》一剧中,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私奔行为,当然不是受到“个性解放”、婚姻自由思想的影响的结果。但这种“私奔”的目的,与五四时代的“人心”是相通的,那就是“追求幸福”。费尔巴哈说过,从古到今,人类的一切行为的目的都是一个“追求幸福”。五四提倡个性解放、婚姻自由,正是为了“幸福”,卓文君的“私奔”也是为了这个目的。又如《聂嫈》中主人公“抗强除暴”的反抗情绪,无疑与五四时期人民的反抗情绪是相通的,而聂嫈、聂政的姐弟之情,正表现了人伦关系上的道德观念的相承。至于聂嫈义无反顾、死而后已的“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所表现出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五四时期也当然有着相承性。

第5题:

郭沫若历史剧的艺术个性


正确答案: 1.主观性与抒情性:郭总是把自己主观的思想、情感、心理,以至生活体验融注到历史人物身上,屈原就是他自己,《雷电颂》就是他的自我倾诉。郭的历史剧之所以比同期的历史剧更有艺术魅力,就是因为他在剧中大胆地表现了自己的人格与个性。
2.具有浓郁的诗意,是戏剧的诗。五四时期一部分话剧尚保持浓郁的诗意,30年代,抒情性大减。抗战时期曹禺与郭沫若将诗、剧融合的传统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创造了具有与族特色的现代戏剧诗。郭剧中诗歌舞场面的插入,(《屈原》以《橘颂》贯穿,第二幕中的《九歌》,第三幕的《招魂》等)内在强烈的抒情性。戏剧与诗的和谐统一。

第6题:

郭沫若历史剧的代表作是《()》。


正确答案:屈原

第7题:

郭沫若宣扬“舍身报国”的爱国精神的历史剧是()


正确答案:《高渐离》

第8题:

郭沫若后期历史剧有哪些特征?


正确答案: 1.史剧特征:“失事求似”的创作原则,认为史剧家应该发展历史的精神。
2.悲剧特征:郭沫若大多的历史剧都是悲剧,这与“时代大大小小的悲剧”有关,也与他的悲剧观美学观有关。
3.诗剧特征:郭沫若是杰出的剧作家,又是伟大的诗人。他常以写诗的感情写剧本,使诗剧具有了诗的激情、诗的意境以及诗的气氛。

第9题:

简述郭沫若历史剧的浪漫主义特征。


正确答案: ①创作主体深深介入古人古事,透过古人古事与现实对话、交流,具有强烈的现实性。
②遵循“失事求似”的历史剧创作原则,适当改动历史事实,虚构人物和事件。
③抒情主体突出,抒发强烈激越的感情,富有浓郁的诗情。
④描绘英雄人物,创造英雄悲剧。

第10题:

郭沫若的早期历史剧作《三个叛逆的女性》是《()》、《()》、《()》。


正确答案:卓文君;王昭君;聂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