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陆游《关山月》诗的艺术特点。

题目

分析陆游《关山月》诗的艺术特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下陆游诗的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 1、诗风雄浑豪健,气势奔放,境界壮阔。兼具李白的豪放飘逸与杜甫的沉郁顿挫。
2、善于凭借幻境、梦境来表达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壮志豪情。
3、陆游最擅长的诗体是七言诗。其中七律对仗工整而不落纤巧,新奇而不至雕琢;七绝笔致流转,情韵深长

第2题:

陆游的诗主要抒写一腔爱国激情,气势雄浑,感情奔放。其中《关山月》、《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示儿》都是后世传诵的名篇。


正确答案:正确

第3题:

陆游的《关山月》是一首( )

A.新乐府诗

B.旧题乐府诗

C.七律

D.七绝


参考答案:C

第4题:

《关山月》一诗的作者是()

  • A、苏轼
  • B、辛弃疾
  • C、陆游
  • D、李清照

正确答案:C

第5题:

陆游《关山月》的主旨是什么?


正确答案: 诗人在诗中强烈抨击了南宋朝廷奉行的和戎路线。揭露了这种屈辱苟安的投降政策,造成达官贵人沉湎声色,战备驰废,使边防战士报国无路,给沦陷区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也表达了诗人誓与广大士兵和人民坚决抗金的决心和光复国土的渴望。

第6题:

陆游《关山月》中笼罩全篇的句子是()。


正确答案:和戎诏下十五年

第7题:

分析《关山月》这首诗感情层次,理解以“月”贯串全诗的结构特点。


正确答案: 诗中诗人描绘三个场景,也将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写降而和议后文恬武嬉,武备松弛的局面;
第二层写守边兵士报国无路,老死边疆的悲愤感情;
第三层写中原百姓盼望恢复中原连年失望的痛苦。
第一层揭露并斥责南宋朝廷十五年来对金屈服议和、不思恢复、不修战备的罪行,着眼点在上层社会。第二层写戍边战士空度岁月、老死疆场、壮志难酬的悲愤,着眼点在边疆战士。第三层写中原沦陷,遗民忍忍死的念头热切盼望恢复的复杂心境,着眼点在广大人民。
此诗的“和戎诏下”四字为一篇之纲,诗中的三个画面都是“和戎诏下”这根藤上结出的恶果。“月”则是贯穿全诗的线索,权贵的醉生梦死,战士的幽怨与白骨,遗民的悲苦与泪痕,皆笼罩在一片月光之下。

第8题:

陆游《关山月》一诗中能统摄全诗的线索是()

A.歌舞

B.笛声

C.泪痕

D.月夜


参考答案:D

第9题:

陆游的《关山月》是一首()。

  • A、新乐府诗
  • B、旧题乐府诗
  • C、七律
  • D、七绝

正确答案:B

第10题:

举例说明陆游诗的艺术成就表现在那几个方面?  


正确答案: 陆游在南宋诸位诗人,取法最为广泛,门径最为宏大,因而诗的境界显得最为开阔,语言运用也最为自如。其诗歌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 想象丰富、气势豪壮
陆游常常运用幻想、夸张等等手法,突破现实环境的束缚,使诗歌境界变得空前阔大。这种豪壮的气概突出体现在自我形象的塑造上,如《金错刀行》“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这个自我形象浸透着李白一样的狂放精神。
(2)观察入微、描写如画
他善于随时随地从自然和生活中汲取诗材,描写细腻,写景清新,笔调圆匀。如《初夏行平水道中》:“傍水风林莺语语,满园烟草蝶飞飞。”
(3)精于锤炼、巧于剪裁 陆游“使事必切,属对必工”,刘克庄曾说“古人好对偶被放翁用尽”。例如:“青山是处可埋骨,白发向人羞折腰”、“渔艇往来春浪碧,人家高下夕阳红”。
但陆游诗境浅露,多有雷同,拙于承接。这是世人贪多务得的习气造成的,总的来看,陆游仍是南宋最有成就的伟大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