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远韵”说

题目

(苏轼的)“远韵”说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苏轼在《书黄子思诗集后》中明确提出“远韵”这一概念,“远韵”是“神似”的自然发展,言有尽而意无穷,在“超以象外”的无限时空中,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与回味的余地,这就是“远韵”。苏轼引用司空图论诗之语:“梅止于酸,盐止于咸;饮食不可无盐梅,而其美常在咸酸之外。”作为“远韵”的注脚。苏轼对“远韵”的追求受到了司空图的影响。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如何理解苏轼对孔子“辞达”说的阐发?
注重文艺的自然本质,讲求创作的自然天成,是苏轼文艺思想十分突出的方面。就文而言,苏轼反对务奇求深和雕琢经营,要求行文自然“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或者说是“不能不为之为工也。”反映在具体的形象描写上便是“随物赋形”,强调主体在创作时与对象的一种顺应而自然的关系。这种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完美追求正是继承了孔子“辞达”的观点,并且又有所深化和发展,是对孔子“辞达”说的进一步阐发。

第2题:

下列各书中以义序法排列字序的辞书是()。

  • A、集韵》
  • B、说文》
  • C、尔雅》
  • D、广韵》

正确答案:C

第3题:

苏轼说欧阳修“论大道似韩愈”。()


参考答案:正确

第4题:

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中的“次韵”指()

  • A、赠送
  • B、回赠
  • C、依次押同样的韵
  • D、押同一部韵

正确答案:C

第5题:

为什么说《广韵》音系就是《切韵》音系?


正确答案:《广韵》虽编于宋代,只是对《切韵》加以充实扩充(“广韵”就是扩充《切韵》之意)。因此,《广韵》虽然编修于北宋,但它反映的仍然是《切韵》时代即隋代的语音系统,并不是北宋时期的语音系统。因此,《广韵》音系就是《切韵》音系,即隋唐时期的语音系统。正因为如此,加之《切韵》一书已经佚失,后人实际上是利用《广韵》去研究《切韵》音系的,如清代音韵学家陈澧《切韵考》就是利用《广韵》研究《切韵》的,书名叫《切韵考》,实际上是《广韵考》。

第6题:

泰斗最初说的是谁()。

  • A、苏轼
  • B、韩愈
  • C、孔子

正确答案:B

第7题:

苏轼是宋代()书风的提倡者。

  • A、尚意
  • B、尚韵
  • C、尚姿
  • D、尚法

正确答案:A

第8题:

简单地说,“韵味”首先是把诗歌分为“韵内”和“韵外”两层。()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第9题:

苏轼的《青玉案·和贺方回韵送伯固归中故居》中写道:“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中的“小蛮”是指谁?


正确答案:“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中的“小蛮”是指王朝云。

第10题:

试析苏轼的“辞达”说。


正确答案: 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辞达”是孔子提出的。苏轼对孔子的“辞达”理论作了新的发挥和阐释。
联系《答谢民师书》的有关内容可知,苏轼所谓的“辞达”是指文章要准确揭示客观事物的先生,充分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与孔子的“辞达”相比,苏轼的要求显然是一个更高的艺术境界。
要做到“辞达”,苏轼认为首先要正确认识客观事物,做到“了然于心”;基次要准确反映客观事物,还须“了然于口与手”,即具有纯熟的表达能力与技巧。他从文艺创作论的角度正确分析了认识事物同反映事物的之间的关系,而且反映事物同样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它要求作者具有深厚的艺术功力,运用完美的艺术表现形式,以期达到“求物之妙”的目的。
由于苏轼崇尚“辞达”,对扬雄的“雕虫篆刻”十分不满,更指出扬雄对屈原、贾谊的评价,乃浅陋之见。并对《离骚》给予极高的评价。这些主张,对北宋诗文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