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的“发愤著书”和陆机的“诗缘情”之说,渊源于()的思想。

题目

司马迁的“发愤著书”和陆机的“诗缘情”之说,渊源于()的思想。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屈原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陆机的)“诗缘情而绮靡”说
这是晋代陆机在《文赋》里提出的说法。他在说到对纯文学的诗和赋的特点时,要求“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提出了“诗缘情而绮靡”说。这实际上是说,诗歌作为文学作品,是为了抒发情感的,因而要求语言精细美丽。这里,值得注意的是陆机在此对诗歌只讲内容应“缘情”和语言应“绮靡”,不讲“言志”,这实际上是对儒家诗教“诗言志”、诗应该“发乎情,止乎礼义”说法的反动,是要诗歌抒情不受“礼义”的束缚。陆机的“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说法,突出了文学作品的两个重要特征——感情与形象,并对此有极为深刻的认识,说明了他对文学的认识更加自觉。但是,陆机的“诗缘情而绮靡”说,受到许多人的批评,特别是清朝的很多学者、文论家,站在传统儒家的观点上对陆机的“诗缘情而绮靡”说有很多批评指责,甚至把六朝的淫靡柔弱诗风归罪陆机。但这正从反面说明陆机的“缘情”说,在突破儒家经学束缚诗歌文学性发展上所做的积极贡献,具有开一代风气的重大意义。我国古代诗歌之所以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感动人心的力量,总是或多或少地、自觉不自觉地受到“缘情”说的影响。(《中国历代文论精选》陆机《文赋》题解)

第2题:

司马迁“发愤著书”说的理论内涵及价值。 “发愤著书”的理论意义及价值。


正确答案: 其一,揭示了“愤”是作家创作的心理动力。作家“愤”而著书,创作动力在于内心的“愤”情。这种动力具有极大的心理能量,因为“愤”常常是由于作家强烈的愿望受压抑而产生的,这种感情十分强烈
其二,以“愤”为创作动力,其作品具有较高的品位和质量。因为精神意志脆弱者,信念理想卑微者,道德人格低下者,只会逆来顺受,在逆境中消沉,精神世界永远迸发不出任何灿烂的思想火花,永远不会产生“愤”情。
其三,“发愤著书”说具有与儒家“温柔敦厚”说、“中和”之美说等完全不同的美学品格。作家“发愤著书”,包含着对进步社会理想的强烈追求和对反动势力的极度愤恨,“发愤”之作与“温柔敦厚”、 “谲谏” “中和”之作格格不入,而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对读者具有巨大的激励作用和鼓舞力量。

第3题:

韩愈“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思想直接继承了司马迁发愤著书说。()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

第4题:

屈原首次明确提出的诗论主张是()。

  • A、发愤著书
  • B、诗言志
  • C、发愤抒情
  • D、诗缘情

正确答案:C

第5题:

“盖自怨生”、“发愤著书”等文艺思想的提出者是()。

  • A、白居易
  • B、司马迁
  • C、韩愈
  • D、龚自珍

正确答案:B

第6题:

“发愤著书”说的提倡者是()。

  • A、陆机
  • B、司马迁
  • C、屈原
  • D、韩愈

正确答案:B

第7题:

简管陆机的“诗缘情而绮靡”的内涵。


正确答案: (1)强调诗歌抒发情感的审美特征和诗歌语言精美而富有文采;
(2)确立了情感在诗歌创作中的主要地位;
(3)这是对传统“诗言志”说的重大发展。

第8题:

()是司马迁最重要的文论命题。

A.发愤著书

B.诗无达诂

C.象外之象

D.知言养气


正确答案:A

第9题:

司马迁书写”发愤”著书强烈愿望的是()。


正确答案:报任安书

第10题:

如何看待陆机提出的“诗缘情而绮靡”之说?


正确答案:(1)“诗缘情”是从诗歌内容方面提出的要求,强调诗歌的抒情性。“绮靡”则是从诗歌的形式方面提出的要求。
(2)陆机此说,说明他既重视文学的内容,也重视文学的形式。
(3)陆机强调文学的情感特征,这比“诗言志”更符合诗歌的本质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