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王国维是“意境”理论的集大成者?

题目

为什么说王国维是“意境”理论的集大成者?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我国自唐代以来许多文学理论批评家论述过意境问题,如刘禹锡、皎然、司空图等等,但是王国维是对意境理论论述得最全面、最充分、最深刻的一位文学理论批评家。他是从文学创作的本质和特征来认识和理解意境的美学内容的。他说“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摅己,而外足以敢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已。”意境就是意和境的融合、统一。是主、客观的统一。王国维的论述对意境所体现的审美特征作了很深刻的分析。这也和他对文学艺术和哲学、历史等其他人文学科的不同之认识有关。例如他比较文学和哲学,“其所欲解释者,皆宇宙人生上根本之问题”,这是共同的;“不过其解释之方法,一直观的,一思考的;一顿悟的,一合理的”,这是不同的。另外他对意境的分类,分为“写境”“造境”;“诗人之境界”与常人之境界等等。他对意境的解释,如“言外之味”“弦外之响”“真景物、真感情”“传神”“隔”与“不隔”等等,都超越了前人。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王国维关于意境说有哪些独创性的艺术理论?
1、王国维把意境的高低有无作为评价文学作品成就高低的艺术标准,这也是王国维的审美标准;
2、在创作原则上,王国维提出“造境”与“写境”及其二者关系问题,即艺术作品都是写实与理想的结合;
3、在意境的表现形态上,王国维将其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
4、在对待题材的大小与作品价值关系问题,王国维提出境界大小说;
5、在创作的过程上,王国维提出三种境界说:
①“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②“衣带渐宽张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③“众里录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6、在境界有无方面,王国维提出了“隔”与“不隔”的区别,他主张诗词“隔”不好,“不隔”好,“隔”即无境界,“不隔”即有境界;
7、在诗词创作与现实生活的关系上,王国维提出了“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艺术创作原则;
总之:本文选择的十七则中,王国维提出了意境、写境和造境、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隔与不隔、境界大小、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及文学发展的问题,给文艺理论提出了很多很有创见性的观点,基本涉及到了文学规律性的问题。

第2题:

关于文学意境,以下描述错误的是()。

  • A、清代王夫之说:“文学有二元质焉:曰景,曰情。”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形象特征
  • B、王国维是意境理论的集大成者
  • C、在意境的结构处理上要注意“虚实相生”,对此,欧阳修在《六一诗话》中提出:“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
  • D、关于意境的审美魅力,刘勰提出了“境生于象外”说,钟嵘提出了“滋味说”,司空图提出了“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等观点

正确答案:A

第3题:

试述王国维的意境理论。


参考答案:纵观王国维文艺理论,其意境理论的主题是认为文学作品的最高审美特征是“境界”。所谓境界,可大致理解为真景物与真情感的辩证统一和生动艺术表现,是作品“情”和“景”之间的关系;其境界包括七种对立关系:有-无、造境-写境、有我之境-无我之境、隔-不隔、大-小、高-低、诗人之境-常人之境。王国维境界说兼具哲学化、人格化、美学化的色彩,是前人“意境”说理论的句号。

第4题:

王国维从哪几方面丰富和发展“意境”说的内涵及其审美范畴?


正确答案: 《人间词话》阐述和发展了“意境说”的内涵,主要有:第一,造境与写境。第二,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第三,诗人之境与常人之境。第四,隔与不隔。第五,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

第5题:

意境理论的集大成者是清代的(),他对意境做了更明确、更理论化的探讨。


正确答案:王国维

第6题:

王国维继承了唐代以来许多文学理论批评家的有关理论观点,并受到康德、叔本华的理论影响,在《人间词话》里提出了贯穿其文学思想的理论核心“()”说,使有关意境的理论达到了最为完善、系统、深刻的水平。
境界

第7题:

王国维《人间词话》的理论核心是()说。


正确答案:境界

第8题:

王国维继承了唐代以来许多文学理论批评家的有关理论观点,并受到康德、叔本华的理论影响,在()里提出了贯穿其文学思想的理论核心“()”说,使有关意境的理论达到了最为完善、系统、深刻的水平。
《人间词话》;境界

第9题:

王国维的“境界说“是从哪些方面充实传统意境说的?


正确答案: 造境与写境,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诗人之境与常人之境,隔与不隔,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

第10题:

为什么说老子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为中国古代艺术意境理论的产生奠定了哲学和美学基础?


正确答案: 老子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理论体现了绝弃人工,委任自然的审美特征,是一个有无相生、虚实相成的完美境界,它含有无穷妙趣,使人体会不尽,给人以丰富的想象余地,这实际上也就是中国古代艺术意境的主要特征。